第九回、万事万物都应简洁而不简单
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对当时相关图书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本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你也就不能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当你用奥卡姆剃刀改变你的思维时,你的生活将会发生改变。 在运用奥卡姆剃刀时应牢记爱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万事万物应该都应尽可能简洁,但不能过于简单。
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
奥卡姆剃刀定律也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一些人动辄以“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概括简单管理,但又有几人能若庖丁般游刃有余?
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也要追求简单有效地学习、工作。我老婆以前在乡镇从事的是到农户家收取电视费的工作,过去的做法是每天晚上都出去,如果碰到一户暂时没钱或其它原因无法交的,就会软磨硬泡,有时候也能泡出钱来,但这样做效率太低了,而且容易让用户处于尴尬之地。我觉得这样不好,用户尴尬,自己也很累。于是,有一年我建议她改变策略,一个地方一个星期只去一次,能收到钱的就很好;如果反映问题的要记下来,并及时帮他们解决;如果说暂时没钱的,就约定什么时候来拿,到时候再来。因为我相信绝大部分农民是淳朴的,他们是讲信用的一群人。结果这一年收费的效果好于以往任何一年,而且自己还不累,从此以后其他人全部按我这种方法去操作了。这就是把复杂的事简单化,效果很好还轻松的例子。
其实,我国汉字的演化也是遵循着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到行书,这一过程不但从复杂到简单,而且从甲骨文到草书书写的速度越来越快,但由于草书难以认读,就进化演变出了行书,这一书写方式速度快又好认。新中国成立后,为顺应汉字历史发展趋势,对异体字进行了规范并对一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有些字还借用了草书写法,如“为”字就是草书写法借用过来的。这样才能被庞大汉字的使用者所接受,收到最大限度的社会流通效果。
因此,我们书写汉字也要简洁不要简单,汉字的本质就是与人交流的工具,我们书写的目的就是给别人看的,不一定要写得非常好看(在艺术方面更高一层的书法艺术不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只要快速写出规范的简化字就行了,请注意,一定是规范的简化字。如果写成繁体字,那岂不成了开历史的倒车了。快速写出就要采用行、草书的写法,采用连笔的写法。因为有些字本身就草书简化而来,如“为”字。相反,有些字写成草书又增加了认识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