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以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的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中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求实效。“时时放心不下”,短短数字,却重若千钧,它体现的是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思想境界与工作状态,更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员干部唯有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方能在时代的“考卷”上书写出人民满意的答案。
“时时放心不下”,是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彰显为民情怀。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在兰考的470多天里,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当地百姓,带领群众治理“三害”,用生命诠释了对人民的深情;廖俊波“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马不停蹄地先下乡、入企调研,对群众所忧放心不下,为当地发展四处奔走。正是因为无数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安危和疾苦时时放心不下,才换来人民群众的安心、舒心和放心,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员干部更应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时时放心不下”,是对责任担当的诠释,展现奋斗姿态。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公仆公仆,公字为本。“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苦干14年,把荒岛变成宝岛;“我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来了”的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国防事业奉献到最后一刻;“不能歇,我还要搞建设”的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他们用担当尽责、无私奉献诠释了共产党人时时放心不下的优秀品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时时放心不下”,是对风险挑战的警醒,体现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些古训都深刻揭示了忧患意识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无数的朝代兴衰、政权更迭,往往都是因为在繁荣昌盛之时,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危机,从而导致了衰败和灭亡。在当今时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进行科学预判和有效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保持战略定力,从容应对,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