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络时代,碎片化阅读必不可少
碎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的阅读。
可以这样理解,阅读对象不仅限于书本,还可以是人、事、网。比如,跟牛人聊天,跟大咖交流,或者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社群,甚至可以是利用等人的时间听几分钟书。
身处网络时代,手机、平板的普及让移动阅读越来越便捷,而我们的碎片化时间也越来越多,比如上班路上,等车间隙,排队等候时拿起手机刷起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
刷刷微博、逛逛知乎、冲浪朋友圈或者是听听书,这些方式都是我们进行碎片阅读的惯用方式。
有一些人在批判碎片化阅读诟病很深,效果很浅。类似知乎热帖、微博热榜、公众号爆款文章,这些高点击率高阅读量的背后正是碎片化阅读者的功劳。
他们总是热衷于见缝插针地刷手机,看起来很“勤奋”,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他们知道了一个新的知识,获取了热点资讯,看到一篇爆文就以为自己赚到了很多。
而这样漫无目的的碎片阅读浮于表面最后导致知识零散,不成体系。或者说这样的阅读方式仅仅只是机械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只是给自己带来短暂的愉悦,或是捞取一些饭后谈资,对于深层的知识积累和个人提升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那么,碎片化阅读是不是就真的不可取,没有什么好处呢?
凡事“有无相生”,就像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网络无处不在,信息爆炸“成灾”,但是这同样是我们时代的优势所在。
只要合理地去利用碎片化阅读,其收获还是不容小觑的。
在《洋葱阅读法》中,作者彭小六就提出了逐层进阶的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碎片化阅读,快速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所以说,碎片化阅读是最简单易行的, 也是最基础的一种阅读能力。
02、发挥碎片化阅读的优势,让阅读锦上添花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意识,认为读书就要有仪式感地坐下来,拿起一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心爱之书,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
可现实是,我们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总是“负债累累”。
那些买回来的书因为没有时间而被遗忘在角落里。
没有大块时间读书怎么办?
碎片化阅读可以解决没时间看书的难题。比如说,我们随身携带一本书,利用闲暇间隙拿出来看上两眼也可聊以解渴。
当然,不一定是纸质书,也可以是阅读电子书,或是网络文章。
当我们利用好每天中的碎片时间,我们一天中可以挤出不少阅读时间呢。比如说我自己,平时就是看电子书都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的,一段时间细算下来,发现竟然读完了很多本,这些都是我的意外惊喜。
同时碎片阅读还可以让我们短时间进入心流模式。
所谓心流,就是极其专注地去做一件事,并且享受其中。
因为即便是我们准备拿一大段时间来阅读或是做一件事,要保持长 时间 的专注也是不可能的。而高效人士都懂得利用专注力。专注力是有时效性的,及时调整自己才能保证精力集中。
只不过,碎片时间很短,可能就是 十几分钟或二十分钟,但是这样的时间段很适合我们进行一次心流体验过程。
这就就好比使用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小任务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03 合理规划,让碎片时间读出生产力
那么如何让碎片化时间能更好为阅读服务呢,这两点也很关键:
第一,碎片化阅读要有目的性,我们头脑里先有一个主题,就不会被信息洪流冲得没有方向。
好比我们去餐馆,先要点餐,而不是给你什么吃什么。我最近在忌口,不吃 辛辣食物,你的辣子鸡丁做得再爆香我也不买单。
阅读同样是这样,我们最近在研究写作方面或者是心理学,那我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去看一个写作技巧,去了解一个心理学概念,也可以说碎片化阅读是随时自我赋能的好习惯。
第二,要养成阅读习惯,规划好自己的事情。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今天我要利用碎片时间读完20页电子书。
按照计划去实施,慢慢就形成了惯性,打开手机先去完成今天的目标,读书,听书,或者是搜素材。
也可以说,碎片化阅读是我们读书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方式,既帮助我们合理利用了时间,又让自己变得更加自律。
04 写在最后:
碎片化阅读说白了就是一种阅读形式,它本身没有什么好坏,关键是你是如何去运用学来的知识。
阅读的核心就是要致用,知道不代表做到,见到不代表懂得。退一步讲,我们能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嘉奖的事情。
碎片化阅读获取的知识比较零碎,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索,引申求证,这是一种学习态度。
不是碎片化阅读滋生了人们的断章取义的倾向,而是人们浅尝辄止的满足太容易导致懈怠。
要做到高效、高质量碎片阅读,需要我们自己深度求索,才能真正为自身的成长增加养分 。
所有厉害的人都是懂得和善于利用碎片化阅读的高手。下一个晋级的人,会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