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权峰.格局.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
读书时间:2018年4月25日-2018年5月5日
书中说:看一个人的结局,在格局。
而一个人的格局在哪里?在你看待自己的眼里。
周末,友人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给我感慨,自己有一个朋友很厉害,知道自己想吃啥(喜好明确),点的菜都超辣,但是人家能吃辣,还把一大碗面条和一盘青菜吃的精光。友人说:你看看我就没有人家厉害,人家能吃辣,我就不能。当我听到这样的总结性感慨的时候,我说,你有没有看过更能吃辣的人直接吃过了油的干辣椒?啥时候你去南方走一遭,就会知道“辣妹子从小不怕辣”向来不是唱着玩的。然后,你也会知道,也会有很多人是不吃辣的。能吃辣和不吃辣向来不是评价一个厉害与不厉害,能干与不能干的缘由,虽然俗语说“会吃辣,能当家”。所以我问她: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当不了家做不了主是因为你不能吃辣?她说对啊对啊,你不觉得也是这样吗?你当不了家,不是也因为你老公吃辣,你不能吃辣?
我只能讪笑。虽然也许吃辣和当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些联系,但是在我这里,这个俗语是不能成立的。我当不了家,只是因为我实在不愿意在面对众多的选择时必须权衡和抉择,因为权衡和抉择总让我耗尽心力,但是却往往在选择之后有可能懊悔。我知道,这是因为我没有放在更大的时空里,看待自己。
犹如爬山的时候,如果你只在山底,你会发现所有的游客都比你站的更高,可是如果你肯花时间、坚持往上走,不管能走多久,你总会发现,你看的会比原来更远,等你站到山巅,你会真正看到周围境况的全貌,同时也会看到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更能看到渺小的自己跨越高山的伟大。 所以看自己的时候,那个在山底冒险的是你,那个在山巅感慨的也是你。只是,两个不同位置的你,思想、见解都是你又不是你。你愿意把自己放在哪里?作者说,放对位置,你也是“可造之才”。放错地方,你也许会毁了自己,但换一个地方,你也许就成就了自己。井底之蛙在井底,永远不会感受到天地的辽阔,幼鹰如果只在窝内等待老鹰的喂养,它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自己能飞多高。所以,你现在看到的自己,只是现在站的地方而映像生成的自己。
如果给你一个舞台,你会怎样?也许你会说,我不会跳舞,没有节律感,给我,岂不是浪费?
如果要给大家做一次演讲,你会怎样?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哎呀,这怎么可以?笨嘴笨舌的我哪里会讲什么东西?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你是否会接受挑战?有些人听到这些第一时间拒绝:我的能力不够,做不来这个啊!
我们常常会这样,带着某种确定性的话语,评价自己的好与坏,优秀与不足。我们会认为我们所看到并评价的自己,真的是我们真的自己。但是,我们这些观点,只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保有过去的经验形成的自我认知,也许限制了我们自我的认知,进而影响我们的发展。
婴儿时期,我们眼里的自己,其实是父母眼里的你,父母欣喜的接纳,让你感到自己的可爱;但父母的拒绝,会让你感到自己的丑陋不堪。父母往往因为他们自己而爱或者不爱我们,我们却总以为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漂亮与不漂亮,乖巧与不乖巧,优秀与不优秀。书中说,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比马龙定律。
长大上学,你眼里的自己也会带上朋友的对比,或者染上与朋友相同的色系。比如朋友过于强势,你会觉得自己很懦弱没有主见;但也许你会通过朋友好学看到同样好学的自己。你眼里的自己,有多少同伴的痕迹?所以作者说: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久了,就会变成什么样。就是在说我们交往的同伴对我们的影响。只是我们需要知道,这样的影响也许是好也许是坏,也许有好又有坏。只不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清晰地分析,所以这样的痕迹里有很多是潜在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的自己,其实只是基于现实和过去经验,而且是我们所选择性记忆的经验,而未来的你究竟是谁,是需要你去谋划,行动,实现,从而塑造更具有潜力的不可预测的自己,发展着的自己。
如果再进一步思考,我们也就会明白,我们做了同样的事情,可是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赞许有的打击。那些打击或者赞许,只不过是他人的价值体系,那些意见和建议,也不过是别人观念的表达,不过披着一些掩饰的外衣。“他们可能刻意贬低你,对你说些讽刺、刻薄、傲慢的话,或对你漫不经心,目的都是想借此提升自己价值”。我们可以卸去那些虚无的东西,真正追逐自己想达到的目的地,分清楚,哪些真正是我们自己的,哪些其实是我们以为的自己。当我们越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越不会跟人比较和计较,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有一句话,点醒了多少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之所以火爆,就是因为太多人在生活的过程中越来越看不清自己。越来越迷惑自己生存的意义,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犹如洋葱,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才能看清里面的秘密。人也是如此,在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自己,需要脱去那层防御,才能真正看到自己,你的恐惧,你的隐藏的秘密,你想要追逐的生命的意义,都会一点点摊开在你的面前,让你真正看到那个最真实的,纯粹的,没有掩饰的自己。
书中写道:
拿破仑.希尔说过:你生命中唯一的限制,是你心中为自己所设的限制。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如果你以一个人的现状来看待他,他就会维持现状;如果以一个人的能力和应有的成就来看待他,他就会朝这个目标发展。” 当我们鼓励一个人你可以的时候,我们不过是想让她突破自我设限的蕃篱,找到一个提升自己的动力,改变自己,其实就是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或许也是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