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好的草图时,不仅仅要注意笔触的应用,阴影的表现等表现技法,更要注重造型塑造中应用的手段。我们要用内心感受什么是美的造型,并深入分析其中使用的造型手段。
大多数人在绘制草图时通常都会无意识地带有一定的思维惯性,导致自己很难进入更为丰富的造型世界。下面将介绍10个设计原则,合理地应用这些原则,有助于我们摆脱固有的造型惯性,创造出造型更加大胆、层次更为丰富、细节更具变化的作品。
Maxi-Cosi儿童安全座椅的设计出自荷兰著名设计事务所VanBerlo团队设计的。
十种非相等原则 (造型设计原则)
在造型过程中,我们习惯于将产品的整体或局部设计成一致的长度、宽度(间距)、高(厚)度或者将产品各个部分进行等体积分割。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去除多余的细节,让设计整体感更强,但有时也会使造型过于呆板。但非相等原则,可以打破这些造型惯性,让产品呈现出更多变化。
1.非等长原则
利用非等长原则,将座椅调节器上的三个等长的凹槽变为不等长,使得造型更为灵动。
2.非等距原则
利用非等距原则,将形体中三个突起的部分由等距变为不等距,造型可以更富有变化
3.非等面积(体积)原则
利用非等面积原则,将靠背的黄色区域部分由等面积分割变为非等面积分割,造型更加活泼。
4.非等高(厚)原则
利用非等高(厚)原则,将靠背的厚度由等厚变为不等厚,打破平均感,造型马上变得不再呆板。
5.非平齐原则
我们往往喜欢将产品中线条的端点或各个形体的转折点对齐,让产品看起来平稳、整洁。不过,换一种设计方法,也可以让设计在不琐碎的状况下,更富于动感。
利用非平齐原则,将卡扣上内凹线的中段由平齐变为不平齐,有效地表达出速度感。
6.非闭合原则
在进行细节设计时,为了增强产品的整体性,我们经常将产品中的线条设计成闭合相交状。若我们有意地运用不闭合原则,会让造型更加“透气”,犹如中国古代水墨画中的留白。
7.过度相交原则
为使造型更为简洁,我们倾向于将形体规则相交,形成整齐的交线。若将一个形体的表面继续向另一形体延伸,逐渐消隐,打破固有的相交模式,可以让形体相交处更富层次感。过度相交原则利用过度相交原则,将靠枕和椅背相交处由规则相交变为过度相交,相交处的造型变得更为生动。
8.非对称原则
很多设计师非常喜欢将产品整体造型及细节最大程度对称,体现平衡的美感。但有时会使产品过于呆板,缺乏变化。打破这种造型惯性,可以使产品的整体造型更为活泼。非对称原则利用非对称原则,将上下、左右对称的拨手外沿变为不对称型,造型活泼,使用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9.非等面原则
在对产品进行局部设计时,我们倾向于保留一个完整曲面或者平面。一般而言,这种手法会使产品更具整体感和简洁感。但是,为使产品的表面更富有层次,我们有意识地利用非等面原则,将一个完整的面进行分割,使面与面之间形成错落感和层次感。这种造型手法在交通工具及其周边产品的设计中经常会被使用。
10.非等平面原则
利用非等平面原则,在座椅扶手的平面上,设计了一个规则的内凹平面,造型变得活泼的同时,同样简洁。非等曲面原则 利用非等曲面原则,在座椅扶手的曲面上,设计出内凹面,让产品更富有层次感。
用手绘表达产品设计时,如何进行手绘也是很有讲究的,设计的美感就是来自于一点一点的细节美。
ID设源分享,设于我,源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