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职业探索什么时候做比较好呢?在你能力足够强、资源足够多的时候。为什么?拉姆查兰写过一本《高管路径》里就提轮岗。
比如你干到高管了,这个我时候内部轮岗,能力和资源都可以迁移,职业又会焕发新活力。
毛大庆和华为的刘江峰辞职创业,新东方的陈向东辞职创业,都属于这一类的。人生处处有瓶颈,新东方的徐小平也是在新东方一直做留学咨询和创始人之一,公司上市后发财了,但是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后来退出和王强搞了真格基金,又焕发了新活力。
雷军干了17年金山,金山上市发财了又投成了卓越网,40岁有钱了迷茫了退休了几年,后来又出来做成了小米。唐骏也一直在创业着,虽然暂时还不成功。但是这些人基本的生活不是问题了,即使失败了也能有其他机会。
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现实中什么时候适合探索呢?工作5-10年遇到了瓶颈,这个阶段工作了几年,基本也有车有房了,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也有了一定的能力和资源,也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大概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什么能力。
这类比较成功的人,基本都是通过在职教育或者全职去读书,内部轮岗实现的。比如杨澜,当年在央视正大综艺刚有起色的时候,去美国哥大读书,回来后干得风生水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刚毕业或者刚工作几年,更重要的是赶紧锻炼能力和赚钱。因为你资源不足,收入不高,探索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钱的。即使你做上了你认为喜欢的工作,5年后依然会遇到瓶颈。很多人条件不具备,进入不了;即使进入了也面临着现实的压力,认为喜欢但是收入待遇低也纠结。
经营企业也是如此,前几天听李翔商业内参董明珠说小企业专业化、大公司可以相关多元化。关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问题,一直讨论不断,吴晓波曾经写过《大败局1》研究企业基本死于多元化、扩张资金链断裂。王石经营万科的早期也什么都做,万家超市最后卖给了华润,专注地产行业而且是住宅地产。现在万科也开始相关多元化了,王石当年回归专业化时把这条都写进万科的原则里了。
刚毕业资源不足,要什么没什么,探索个球啊,从经济学角度就不科学。赶紧赚钱和锻炼能力,为下一次的瓶颈做好储备。
马云也是先在大学教了5年书,后来在义务搞贸易失败了,后来又做翻译社也不怎么成功,第三次做阿里巴巴也是跌跌撞撞,开始在北京失败了杀回杭州,后面做成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瓶颈。2002年互联网泡沫,阿里巴巴盲目扩张海外香港,被迫裁员。淘宝假货和小二勾结,挥泪斩卫哲。淘宝商城搞天猫,受到淘宝小商贩的抵制。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战,布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
资源越足、能力越强的时候,探索成的可能性更高。刚毕业忍耐、专注很重要,赶紧赚钱和锻炼能力,别瞎想。错一步,步步落后,你看小时候学习是不是这样,考试落后了机会成本越来越大,只有少数人逆袭成功了。
职业初期,有迷茫;
职业中期,有瓶颈
职业后期,有中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