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看了新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从乘务员在凌晨的大雨中陆续上班的场景开始,我觉得好熟悉,是不是我已经看过了?但事实上我连宣传片都没看过,而且也没想过看这部电影,是被朋友拉着去看的。
飞机在乌云中穿行、飞过青藏高原茫茫雪山、快被雷电击中等场景,我感觉我亲自经历过,可我连飞机都没坐过啊,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萦绕在心头,根本没心思认真看电影。
回到家,看到放在床边的《小王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是看了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写的,关于他自己飞行经历的一些散文和小说,他笔下的很多场景和《中国机长》里的场景很像,因为《小王子》的影响,我读他的作品都很投入,我把那些在他笔下:飞行在雪域之上、飞行在黑夜中、飞行在云雨里、飞行在雷电中的主人公,想象成了自己,幻化成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第一次体会到,为什么大学时教我们《环境科学》的老师一直强调要先读万卷书,再去行万里路。当时我的理解是:读大学的我们没有经济能力去行万里路,先去读万卷书是最好的选择,等有了经济能力再去行万里路。
但这时,我觉得不全是这样。
如果把书读到内心深处,读万卷书完全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缺憾。就像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虽然他一生从未离开过他出生的那条船,但热爱阅读的他能生动描述出唯一朋友康恩的家乡,以至于康恩一开始怀疑他没上过陆地的传说。1900的例子说明了,读书能让你去到不曾去过的地方,感受你不曾感受的风土人情。
读万卷书之后再去行万里路,也许再也不会为行路过程中遇到的,超乎你认知的事一惊一乍,而是会理性地思考,客观地评价。
读万卷书之后再去行万里路,你再也不会为自己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骑马驰骋,第一次扬帆起航,第一次畅游冰雪世界,全部这些生命中美好的第一次而充满炫耀感。你会全情投入,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而不是去刷存在感,追逐人流的浪潮网红打卡。
读万卷书之后再去行万里路,你会跟着内心走,发现自己真正的热爱,不被人流扰乱自己的脚步,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爱这个世界上不易被看到的美好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