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16年的畅销书,最近又在朋友圈中流传起来,所以决定翻阅看看。刻意练习,简单来说就是有目的的练习。
本书内容有些冗长,其实书中很多的观点与言论在很多书中都有提及,不过作者给出了非常之多的案例去佐证。本书的核心在于刻意练习,以下就围绕着这点来分享。
正文
天真的练习VS刻意的练习
天真的练习:指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这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这也是很多人重复做某项工作多年都没有什么提升的原因。
这种练习是最常见的,就拿我练字来说,之前买了很多的字帖,期望描到第N张的时候能有一手好字,结果大半年过去了也没多大差别。
这样的练习并没让我的字写得更好,后来才意识到那样描写并没有什么用,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先参照别人的书法,然后记住字的结构,再慢慢改正原来的写字方法。
刻意的练习:走出舒适区,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寻找监测进步的方法,并以专注的方式去实行,同时要想方设法保持动机。
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1.带着目标去练习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练习。我们要把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目标,逐步去练习。而制定的目标要比已有能力稍微高一点,但要在承受范围内,这样不仅易于练习,还能增加信心。
2.专注的练习
任何训练都需要全身心投入,想要取得进步,至少要在练习的时候,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我们可以将练习情景化,即把练习内容与过往经历或认知结合起来,具体可以参照拆书帮的RIA便签法,这样更易于学习和掌握。还可以通过外部的方式来保持专注,比如关闭干扰,离网络手机远一点,或者事先冥想,让自己静下来,亦或是运用番茄钟等工具来辅助集中精神。
3.建立反馈机制
不论在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足,哪些需要改进,怎么改进 。相应的,我们还可以为自己设立奖惩机制,如果实现了一些小目标,就适应奖励一下自己,如果没有完成,就惩罚自己做一些平时不愿做的事,这样也能更利于增强动力。
4.走出舒适区
学者按照心理状态把练习分为三层,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如果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如何在日常中运用刻意练习?
1.试着找一个好导师
有了好的导师,能够让我们更快的进步,并且可以随时得到反馈,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尤其是那些自己不易察觉的小错误,导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否则练习很久都得不到提高。
关于如何才能找一位好导师,作者给了两点意见,一是这位导师在相应的领域里有一定的成就,其次是我们可以征询他人的意见。
2.有针对性地思考
想想我们的导师还有那些优秀的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方法帮助了他们。接着就是模仿练习,纠错,调整,再练习,纠错,调整,如此往复。
3.边干边学
譬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将每次的任务当做一次刻意练习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完成工作,并让其他同事给予自己反馈,再逐渐的精进。
另外,我们还需要警惕以下思想:
一是自我设限,譬如说我不能、我不擅长等等。二是错误地认为只需要足够努力就可以提高技能,这些都是错误的,因为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能有所提高,正如我之前练字的方法。
关于刻意练习的两个忠告
1.要有足够的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健康。如果疲倦了或生病了,就更难保持专注,更易分心走神。很多优秀的人都会注意让自己每天晚上保持高质量的睡眠。
2.将练习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如果时间过长,将无法保持长时间的高度专注。而且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能还要将时间压缩一些,一旦发现自己难以集中精神,就要先停下来。
在遇到瓶颈时该怎么办?
1.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换句话说,考虑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紧盯问题的本身。
2.有些瓶颈并不是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有意义的正面反馈是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之一,比如看到了自己在某方面的进步。
最后
最后,想找几个小伙伴来践行一下这个刻意练习。你可以先看一下这本书,或者详细的读书笔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或私信我哦~
相关书籍推荐: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