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一天的天气,都是时而下雨时而闷热的。到了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染红了黑夜来临时的天边的天宇。
晚上的时候,我独自走出家门,一个人在小区的院子里走走。雨后的夜晚,已经没有了白天的闷热感,空气是如此的纯净,气候也非常的适宜。除了小区院子里秋虫细细碎碎低沉的鸣叫声,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
天空中的乌云已经逐渐退去,白云伴随着星辰给黑夜的天空增添了些许想象。
这样的夜晚,适合一个人走走,惊扰不到秋虫的鸣叫,也惊扰不到小区里晚归的行人。
记得在家时的暑假里,每到雨后时分,有时会和父亲一起,扛着堵网去堵鱼。白天时在田野间的河水流动处堵鱼,到了晚上,就到村中的石桥下堵鱼。
那雨后气蛙蛙吵闹的声音,伴随着青蛙的吵闹声,从田野间的水塘河沟一直到村庄的河流处。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气蛙蛙和青蛙不断吵闹的声音。
那时村庄内外的道路,方圆几里地,几乎都是乡村泥巴路。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的每走一步都是那么的难走吃力。可天热时还好,赤脚走在深一脚浅一脚的泥巴路上,还算轻松。可到了天冷时,穿着雨鞋走路,简直像是走在泥泞的稻田地里走路似的那么的吃力。
小时候,每到天热下雨过后,我们一些孩子们,不仅赤着脚在乡村的道路上踩泥水。还会做一些泥巴做成的玩具。我们用一块块泥巴做成一个个小小的泥墩,在泥墩的上面放着一根长点的荆刺,把荆刺没有刺的一端放在泥墩上用手捏紧,带尖的另一端朝上,而后找来干的高粱杆的内皮,用手剥下,分成一丝一丝的竹签似的形状。再用两小疙瘩小小的泥巴,安放在剥好的高粱皮制成的竹签似的两端。然后把它放在荆刺上放平,不停的用手轻轻转动着,就成了我们自己制作的玩具了。
除了做泥制玩具,我们也会做一些泥制的气娃娃,我们随手在地上抓一巴雨后的泥巴,把它用手捏成空心状,而后在村中的桥栏上,或是下雨天晴过后踩平的道路上,用力的摔打,不仅比谁的气娃娃发出的声音响,还要比谁的气娃娃爆破的口子大。
一些心灵手巧的女孩子们,会用泥巴做成许多的小动物的形状。那时乡下的孩子,是从来没有见过玩具的,都是自己做玩具自己玩的。
如今生活在柏油路,水泥路,大理石路面的城市。除了绿化带中供绿植和花草树木生成长的土地,几乎看不到什么泥土。踩在坚硬的大理石铺就的小区院子里的道路上,心中想着曾经儿时雨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