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在一次拆书时,有一位小伙伴,一直追问她的整理归纳能力比较弱,导致在工作中,她的进度总是比别人要慢,需要可以加强、可以改变呢?
前段时间超级忙,忙到有几天晚上只睡了1个小时或3个小时,我就想着必须要想办法做一些调整,让自己的工作更高效呢?
这最近又要准备心理咨询方面的论文,写的内容,经常被导师“打回来”,需要“改改改”。改的次数多了,我就开始怀疑我的身份(我适合做心理咨询师吗?)、开始怀疑我的人生(我这辈子到底能做什么?)。问题到底出在哪?我卡在哪里?
作者丹 罗姆在这本书中提到SQVID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工具。要是再有人让我们“跳出思维定式”,去探索若干可能性时,这5个字母就是非常重要的导航仪。
这5个问题是:
1、我更喜欢简单的还是精细的做法?简单的做法是什么样的?精细的又是什么样的?
2、我考虑问题时更倾向于定性还是定量?要是各画出一张图,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3、现在对我来说什么最重要?是未来的愿景如何,还是怎样执行才能实现愿景?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4、对我来说,以下两个哪个更重要:从个别的角度看我的观点还是拿它和其他观点做比较?能不能画一张图把两个意思都表达出来?
5、以下两方面我更关心什么:我的想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还是维持现状(目前现状如何)?变化是什么样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看到这5个问题后,我果断的来给自己”导航“了一把。
关于写心理咨询的论文:
1、我是喜欢更简单的做法。简单的做法是按自己的想法写,精细的做法是按照导师定的模版写。
2、我考虑这个事的时候是定性的,而导师考虑的角度是定量的。
3、现在对我来说是未来的愿景最重要。未来的愿景就像是一个梦想家,仿佛让我看到我做多少个咨询个案后的我的样子和状态(好美)。而执行就像是一个执行家,就想让我看到,我每天接的个案,他们说出他们的故事(伤心)。
4、对我来说,比较更重要。
5、我更关心变化,变化是顺利的完成,就而现状是自己没有用心去写心理咨询的论文,也不愿写,随意的上点交上去,就没有通过了。
当我把这5点问题都写上来,同时画出来后,我发现自己:
每个问题的的某一端(简单、定量、执行、个别、变化)激活右脑的综合功能,另一端(精细、定量、执行、比较、现状)激活左脑的分析功能。我们要做的是有意识地在这两端之间循环往复,让”内心的眼睛“活跃起来。
这是书中,作者以开一瓶葡萄酒为例子,可他从来没用过瓶塞钻,所以,作者就开始”想象“这5个问题,并画了出来。或许大伙看着,还不够过瘾,拿出笔和纸,像昭君一样边写边画这5个问题。当然我不能保证,你一画完,立刻就有答案,但是我确定,你写完画完,肯定思路会更清晰,今天开始,就跟”混乱“、”迷茫“等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