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对自身的评价是模糊不确定的,这时候来自父母、老师、周围人的准确评价就会显得非常重要,这些评价会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他们对自身的评价。
准确的评价,建立准确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 贬低或者过度抬高,不切实际的评价,建立错误、摇摆的自我价值感。
由于中国父母都有过分“谦虚”的特点,很多孩子从小获得的常常是被贬低后的价值评价。 我们可以想象两个不同的场景,小丫拿着99分的试卷,内心无比激动,一路小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妈妈自己的分数,妈妈看着孩子分数后,一盆冷水泼了下来,“你不可以总是这么骄傲,99分不算什么,比你强的人多得是….”
否定孩子取得的成绩,让孩子无法在自身的评价与妈妈的评价之间达到协调统一,这样的评价次数多了,小丫对自己的评价开始变得模糊,她无法准确评价自己,于是开始依赖别人尤其是重要他人的评价,才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同样99分的试卷,小丽看着这个成绩也是无比激动,第一时间把这个成绩告诉了妈妈,妈妈同样很开心小丽取得的成绩,并给予了小丽恰当的评价:“你的努力,取得了99分这样的好成绩,妈妈为你而骄傲,要继续加油哦!”
这样恰当准确的评价,会帮助小丽建立起准确、稳定的价值感;而不需要过多的依赖外在以及他人的评价。
有的人自我价值感是稳定、准确的;因而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
有的人自我价值感是摇摆不定的;因而自信也是变化的,时而自信满满,时而自我怀疑。
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不同的自我价值感。
无论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都是我们灵魂深处的选择;没有人的原生家庭是没有伤痛存在的,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怎么面对那些伤痛?曾经的伤痛,会成为抱怨甚至放弃生活的的理由;但也会成为未来成长与腾飞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