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前言
本文是我7月刚刚进入大数据行业时写的文章,入职第一天的状态,每一天的心态,都记录在这里。
3个月过去了,现在正好是我转正的时间,相比于3个月前的忙乱,现在的我至少能够看清数据分析的轮廓,也在这样一个年轻的公司里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遇见了一群活力满满的朋友。
于是,再次回头看看这篇文章,看看当时那个忙乱迷惑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希望自己没有偏离那时的初衷。
01 巴菲特的话
珍惜生活,找一份即使你不需要工作时也愿意做的工作。
这是巴菲特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对年轻人说的一句话。我深以为然,我想,这就是幸福所在。
工作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找一个乐于耕耘的领域去工作呢?
我想,现在的我,正处在这个状态的起点,我开始看到那道幸福的曙光。
6月27日,我入职一家大数据公司,开始了我的数据分析师职业生涯。
我转行做这份工作,原因很简单:
这是一个高强度锻炼多维竞争力的职业,且未来需求会越来越大。
要知道:
你的价值=市场需求+你的能力
另外,我说的多维竞争力包括哪些呢?
- 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深度思考)
- 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数据是什么?是信息,而信息从来都是最值钱的)
- 文章撰写能力(如何让甲方明白你的思路看法建议?)
- 汇报能力(演讲能力,如何快速传达你的信息?)
这几项能力每一个单独拉出来,都是高性价比的能力,那么这几个能力的组合呢?
所以你明白我为什么要选择”数据分析师”这个职业了吧~
02 疯狂的第1天
想法从来都很美好,但从想到到做到,我才真正体会了“浴火重生”。
入职第1天,我着凉了,脑袋隐隐作痛,二姐(接地气的leader)给了我一个任务:
给你500万个淘宝商品信息源数据,明天给我商品品类分析报告
不用说,你应该已经感受到了,我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
(╯°□°)╯︵ ┻━┻
怎么办?硬着头皮也得上!
我是这样解决的:
- 要明白,思路比技术手段更重要
- 先用思维导图,给出我的分析维度,思路,思考,延伸等等(走路,吃饭,睡觉都在想)
- 再根据分析思路,用技术手段去处理源数据(夸一下python,500万条数据分分钟处理完毕)
反思:
现在3个月过去了,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进步还是太慢了,抽不出时间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工作之后每晚回到家,总是想偷懒,想着明天再学习,于是一天一天时间也遍过去了。
03 适应的第2天
第1天的身体不适后,我意识到需要增加每日锻炼,于是从第2天开始晨练,确实,一天的美好心情和充沛活力。
这一天,我感觉适应多了(看来适应能力蛮强的嘛),在下午4点,准时开始汇报。
让我惊喜的是,短短30分钟的汇报,其中的收获比我1天的埋头苦干要大得多。二姐的思路,视角,经验等方面,确实厉害,值得学习。
所以,让我感到幸福的是,这一份工作,我一方面得到了工资,一方面收获了感兴趣的知识和经验,double!
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到什么程度呢?
加班都是幸福
我决定,就像当初做值月生工作一样,这一次,我也要把事情做到极致。
反思:现在的我,加班也是幸福么?
是的,因为关注点都在“自己的能力有没有提升”上,因此加班倒也不觉得累了,这样的心态也让我更加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不过这样的心态也是双刃剑,让我有时难以持续地去做基础性的工作,所以心态上应该加一点“自己的能力有没有更加扎实”
04 破碎重建的每一天
到今天,是我入职的第4个月,每一天都是从否定自己开始的,曾经自以为很强的逻辑能力,在数据分析师的工作面前,就是渣。可是那又怎样,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我想就是成长的契机吧——原来我还有这么多东西要学习。
最后呢,关于工作任务,给大家一个建议:
我会尽量提前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听取建议,及时修正。
所以,给大家的建议就是,
要注重交付感,不论把自己坑得多惨,尽量提前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给领导也给自己留时间,留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