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的这个中篇小说,写了一个男人在抗日战争期间,从学徒到年老的一生。虽然是那个年代的事儿,可我分明看到了现在大多数无财产无背景无顶尖才能的人群都影子。
一百年,或许社会变化的并不大。男主人公二十之前过得还比较顺,后来妻子离开,他为着脸面当了巡警,做着一份儿薪水刚够温饱的工作,因为薪水不高,在自己吃饭上仔细盘算只为省着一点儿给喂养孩子,想尽办法挣点外快结交权贵,只为着多挣点钱送孩子上学,可还是无法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害怕遇到意外,害怕生病。想挣更多的钱,又不敢辞去稳定的工作,担心自己什么也不会,害怕连这份微博薪水的工作都保不住,所以小心翼翼,不敢出头,不敢去做自己良心认为正确的事,只因怕同行排挤,怕惹上司不高兴。就这样一天天一一年年过下去,等到四十多岁,曾经的情感已被磨平,有良知的心已经麻木,不会轻易同情关心别人的疾苦,已经修炼的圆滑灵活,身体心理已经适应了这简单的工作,再等到儿女已成家,无家庭后顾之忧的时候,想不甘心再搏一把,遇到了家庭成员意外出事,又要担起养家的责任,不能离家太远,也不能放手一搏了,因为还有妇孺要养活。然后就这样到了老年,只期待着下一辈子过得好。可是,那就是下辈子的事儿了。
现代社会,还多人都是这样过一生吧,这样的大众被叫做“社畜”。是啊,像拉磨的驴子,按着节奏和常规形式,过完一生。仅剩的一点人的灵性,想已经熄灭的火柴头,闪着快要咽气的一点红光,也许心底深处还在期盼更好的生活,也许黑夜里还在追问活着的意义,也许在静默中还在渴望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