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影志:邓超和俞白眉又一次合导的《银河补习班》,此片技术在线、演技在线,个人感觉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加入软文化元素强扭而成的新作。电影一边弘扬航天精神,同时在情感上也主打「父爱」,科技加雄性温情,瞬间画风变成少年强则国强。
影片呼吁个性教育、活的教育、允许独立思想的存在,因此也批判没落的教育体制和那一代只知道名誉而不顾孩子思想是否独立的愚昧家长。而成材最难的不是知识本身,是教育本身,观影结束后我深感惋惜的是:这一代又一代人抓着标准答案,去责备有着无限可能的孩子。
|我也想有个马皓文式的父亲|
·父亲从来都不是一个代词,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名词·
这部电影又一次让我不花脑子的看到什么是「电影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现在教育跟家庭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花很多力气去面对的事,但是片子中疯狂歌颂父爱,正的来,侧的来,不是用配乐渲染父爱,就是用父亲受委屈,儿子出气或者儿子被人欺负,父亲挨打等老套情节表现父爱,实在不行再硬上几句毒鸡汤。
说实话前半部分我差点又对这部国产片失望了,毕竟这个世界又有多少个孩子像电影里马飞(白宇饰)般幸运,有一个独立、自由之思想的爸爸马皓文(邓超饰),有一场动动脑子就可以逃出的洪灾,在期末考之际有一次与爸爸说逃就逃的旅行。可是生活哪有看上去这么简单,每一步路都会因为家人的羁绊而走的小心翼翼。离开影院是晚上很迟了,我看见一爸爸对困倦的孩子说:“回家早点睡,明早还要上补习班呢。”我顿的一下,被现实唤醒,甚至认为电影结尾字幕不应该是「献给父亲,献给孩子」,应该是「与我的父亲共勉」。
我对电影很失落,是因为它把我们心中所勾勒的理想父亲给展现出来。这种失望我将其表达为:我把父亲该有的稳重、有趣、慈爱放在心里,勇敢的去抵抗这世界的不完美,而今天我心中的你出现在影片中,可我不是马飞。因此电影有很多艺术的影子,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的苦太真实,有些爱失而不得,中国家庭的教育各式各样,有流浪,毒打,宠溺...人人都期待教育的春天,都以为孩子是教育者的事,父亲母亲也只是充当了家庭的角色而已。
像影片中马飞他妈馨予(任素汐饰)苦求教导主任不要开除违纪的马飞,只是因为它是名校。更惨的是影片中的教导主任,他是令我观影结束后仍旧背后发凉的角色,平日他享受站立在摆满第一名锦旗、优秀毕业生的相框下的滋味,那副教育唯我独尊的毒舌面庞。可他却狠得下心只因自己儿子考了一次五十八分而断绝父子关系,他不接受新思维却依旧大肆自述教育为何物。人,一旦习惯了第一名,也就习惯了拥有姿态,这个姿态不是眼神、不是肢体,是自以为主宰时代的姿态。
这部电影很杂,也许是导演们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是教导主任也是一名父亲,马皓文也是名父亲,而他们截然不同的代际教育观念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沦陷尘埃,一个追逐银河。
我们本就是银河中的一粒尘埃,可以居无定所过一生,可怎知生命轮回:我当了我爸的儿子,尝到了人间的苦与甜。马皓文在电影中总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身上有着我们最缺的安全感。而电影中排除煽情部分,我们凭心而论,我们何尝不希望父亲永远是我们坚实的后盾,但是电影太过父爱,太过超前,太过理想,他忘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马飞。
电影无论是台词艺术、表演艺术,让大家觉得这部电影只是童话,他直接忽略了现实的悲哀,一直高歌父爱。童话般的父亲,童话般的结尾。但是马皓文,他开着世界上最棒的补习班,一直在反复「授人以渔」为观众补习「父爱」为何物。
|我们永远不认输|
·爸爸,我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悄悄长大·
电影主题易懂,围绕着独立自由的教育理念探讨孩子的成长。但是这部电影是不是就该如结尾大团圆般激昂的不了了之,我觉得并不是,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曹保平的《狗十三》,两部孩子都是在悄悄长大,只不过一个在心里,一个在行动上。
但是相比而言《狗十三》必然赢过此片,是因为我们明白这个世界可能不会如我们所意,不可能事事都顺利,它更现实化,女主成长的挫折也是面对重重困境。而《银河补习班》太顺利了,不是说解决困难顺利,是这份「长大」,顺利的让我们忽视了真正的烦恼、矛盾、痛苦。而幸福与痛苦不应该是两条平行线,应该是有了痛苦我们才明白什么是坚强。
马皓文与儿子在意外中断了联系,电影用一场洪灾展示父爱如山,未免过于奢侈。马皓文拿着大喇叭冲着被淹的房屋嘶吼着一声声:儿子,电闪雷鸣,满身泥土,我差点跳戏到了《肖申克的救赎》。被淹没半身的马飞,在极端情况下,用一句「动脑思考」,居然就得到救援了。
但是不说剧情如何,我认为马飞在那个洪水没身,黑暗无边的房子里,他有想过在放弃与不认输之间徘徊,但是成长就是学会了选择不认输,这一次马飞在爸爸看不见地方,悄悄长大。马皓文曾因亲手设计的大桥坍塌而遭到社会各界攻击,认为是个偷赃款的坏人,但在儿子面前却是个实干的爸爸。抽血、卖表、搬砖...他也在儿子看不见的地方悄悄长大。
没想到这部电影鸡汤台词众多,煽到我的偏偏是这两句:「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儿子,也是第一次当儿子」。我们是宇宙中的尘埃,也在不停的与这个伤痕累累的世界和解,希望这世界有着银河般广度的心胸,能够允许别致的个体存在。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始终强调让孩子学会思考除了标准答案ABCD之外的XYZ,在变化多端的社会境况中,成功的教育是:在撇去课本后,孩子有思考XYZ的能力。
寻找更多答案的马飞,长大后反复记起爸爸的话:"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他开始感悟生命的意义,直到完成了航天梦想。有那么一瞬间,我也在电影院的角落黑暗的地方,思考着父爱,似乎,我也在我爸爸看不见的地方又悄悄长大了一回。电影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一部能够留给人深思的电影,也算一部成功的教育片。
|父与子|
·你送我地球仪的时候,我差点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尾声:《银河补习班》它像极了浓缩版的龙应台「谈教育」。
他跟儿子安德烈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而这部影片一直在强调核心主题「父爱」,马皓文不断在呈现爱孩子的方式,但是所谓父子一场,就是小时候你陪我长大送我地球仪,我把它捧在手中反复观看,我以为那就是全世界,后来我长大了,我发现了世界中的XYZ,我才明白我才是你的全世界。这种亲情,正如我的前半生中都是你的身影,我的后半生还愿意回忆你的样子。但是生活中又有多少个马皓文式的爸爸,其实更多的是父与子的思念,以及解不开的愁,和云淡风轻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