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现在做的工作,机器能做吗?我现在做的工作,有可能外包吗?我现在做的事,会越做越好吗?
答案让人沮丧。现在的工作机械重复,机器人做的话,能比我做的更好。可能我就是下一批被机器替代的人。怎样能不被替代呢?机器对比起我,有些是我有,它没有的。比如创新。
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2.按要求完成任务与我可以要求世界以符合我的方式教学。
这是两种学生,一种是符合预期。一种是超越预期,以我为主,积极主动的态度。
探索世界的不同方法,找到最喜欢、最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
3.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当一个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的时候。像互联网上最聪明的人是互联网本身。
那么,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人,只要记住关键词,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就可以了。所以知道信息在哪,比能记忆完整信息更重要。
4.从独自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
独自思考,就是一个人冥思苦想,老旧、传统,谁都会的。联机的独立思考,一个人综合所有已知的信息和资源,独自思考。
当信息和资源足够丰富时,就需要思考更重要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在哪里?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5.核心竞争力会变化。
任何一条行业链,一旦某个链条有能大幅度提高效率的新技术,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变化。
新技术在大幅提高效率之后,会使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发生改变。比如智能手机的技术普及之后,核心竞争力就从原本的性能、价格,转变成体验、设计,典型代表苹果公司。
当AI能处理大部分左脑的工作,唯有感性和创新能让你获得“人”的优势。有6种能力极其重要: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
6.高手的暗箱
有些人会经常练习某些套路,熟悉之后会形成一些规则,有些是能说的,有些是不能说的,被称之为潜规则,也叫暗箱。
比如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先通过对趋势判断决定选择哪个行业,其次理解系统运行的规则,选择合适的时机入手。
7.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
认知跃迁是通过刻意练习和不断迭代,让认知能有一个顿悟,比如水的温度,从99度,到100度的沸腾。
能力跃迁是用顿悟以后的方法不断练习,练习到要放弃的时候,迎接转折点,变成能力跃迁。就是认真深入思考之后,能在能力上有所表现的。
能级跃迁,自身的潜能加上外界的契机,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比如王者归来的乔布斯和外界的压力,让苹果公司能有一个飞跃。
8.外包大脑,成为超人。
比起简单的记忆百度百科中的内容,不如把自己的大脑腾出来,做些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比如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会有一小部分个体崛起,其他人舒服地被机器圈养,这是一个少数巨人、一堆侏儒的时代。
金句: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知道知识在哪,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