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属鼠,正月初一生的,哪一年出生已经不知道了。
姥姥姓张,算是出身大户人家,当时张家具体有多少家产已不可考,只是听母亲说,当时镇上所有的店铺都是姥姥家的。姥姥是长女,姥姥的姥姥家是高村,高村似乎离南村很远,我从小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几十里地的范围内没有这个村子。
姥姥的母亲娘家似乎更有钱,听母亲说,姥姥的母亲出嫁是陪送丫鬟的,所以,以我的想象,应该家境很好了。
姥姥七岁,还有一个五岁的妹妹,那年,她的母亲去世了。姥姥成了没娘的孩子,并且姥姥十一岁妹妹也夭折了。
很快,姥姥有了继母,继母待姥姥好不好,没听说过,只是听姥姥说过,她的父亲和继母是单独吃饭的,姥姥是跟着下人吃饭,偶尔的姥姥去他们的饭锅里拿点吃的,会被责骂的,甚至是当着她父亲的面,但是,她父亲从来都不会吭声的。想想姥姥真是个可怜的孩子。
续娶的继母生下来的孩子总是养不活,于是,姥姥的父亲又花八十块大洋买了一个小妾。听姥姥说,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长得也不好看,也很老实,并且,连着就生了四个儿子,当然,这期间,姥姥的继母也生了一儿一女。姥姥说,那个小女人经常挨打,有时候跟姥姥的继母碰了面,不管在什么地方,,摁倒就打,所以,那个女人更可怜。那个妾生的孩子,我只认识一个,就是二儿子,老大也是妾生的,老二是姥姥的继母生的,这个老二兄弟里行三,这些舅姥爷们,没沾多少光,就解放了,家业散尽,饥寒交迫,还顶着地主崽子的恶名,哥五个都连个媳妇娶不上,好几个背井离乡离开了家。我认识的这个舅姥爷曾经娶过媳妇,可惜,当时的处境太艰难,就撇下俩个儿子走了。
姥姥说,虽然生在大户人家,也是要干活的,麦收的季节,姥姥的父亲会跟她说,去麦场上拣麦穗,等卖了,钱就自己留着零花,可是,等姥姥的父亲把麦子卖了,就不会再提钱的事了。那时候我还很小,对多少没概念,于是问姥姥,你们那个时候能收多少粮食?姥姥说,堆在麦场上的麦子一眼望不到边。然后,还给我讲了一个笑话,说有一年,姥姥祖父的外甥来看他,这个人据说是慈禧年间的一位武探花。来看舅舅的时候大概已经做了不小的官了。姥姥的祖父因为是个丰收年,很得意地带着外甥去麦场上炫耀自己的今年收成了。可能是说的比较过火,那个外甥身边的一位跟班就当着姥姥的祖父的面跟他家大人说:“大人,这一堆粮食够咱们军队上喝一顿疙瘩汤吧?”这话很多年后还被当做笑话流传。这个很抠的富户一分钱都舍不得浪费,积攒的财富却没有荫庇后辈子孙。
姥姥大概十八岁嫁给了姥爷。那个时候,当地有一句谚语,叫做:穷人家养不起十八岁的大姑娘。 所以,姥姥在娘家待到十八岁是因为她家里富裕的缘故了。
中国历来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所以,姥爷家也很有钱。母亲常说,光是村子北边那一片好地就有近八百亩,河边还有几十亩薄地。还有木器坊,姥爷的父亲在青岛做生意,常年不回家的。家里只有太姥姥,姥姥,姥爷,还有一个没出阁的小姑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