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读书10本。
8.《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作者:张德芬
我是从开始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开始接触身心灵领域,开始读张德芬推荐的灵性书籍,开始走上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道路。现在这条路越走越舒服,也感觉走在一条光明的大道上。
她的这本书,里面很多文章都发在她的公众号里,也是她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肺腑之言,她是少有的那种很真实的女人。我们一起去日本旅行的时候,每天一起看风景一起吃饭,我看到的是一个可爱的少女。她也是智慧的女人,在经历了人生各种变化之后,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她的书适合在困顿的时候,读一读,你会发现,我们不是一个人走在迷雾里,每个人都要经历迷雾,谁都不例外。
9.《人性的优点》 作者:卡耐基 编译:杨一兰
我高中时买过一本卡耐基的书,好像只读了开头几页,从此搁置在了不同的书架里。我只记得他在书里说,要学会欣赏身边的人,我从此就记住了。我很愿意赞美身边的人,也容易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继而赞美他们,出自真心。这是那几页书的功劳,影响深远。
这本《人性的优点》是在樊子家的卫生间里看到的,书里精彩的话已经被朋友用笔勾画出来了。她家的卫生间马桶对面挂一个布袋子,里面放几本孩子的绘本和这本书,放一支笔。我坐在马桶上的时候,面前就是这些东西,那一刻被这样的放置感动了。她是爱生活的。她也是会生活的。我伸手拿起这本被她勾勾画画的书,大致翻了一遍,起身出来,又当着她的面赞美了她一番。后来窝在她的大沙发里看了这本书。这也我对这本书的美好记忆。
书里是一些被我们忽略掉的感受和哲理,简单受用,就像给我们蒙蔽的心开了一些缝,让光照进来的感觉。我当时边看边记录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那一刻看到这些句子,有一种“啊哈”的惊喜。
“并不为看到远方的风景,但求走出每一步的清明。”
“沙漏,一次只流过一粒沙,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生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里。”
“生命就是在生活里,就在每一天和每一个时刻里。”
“不依赖,人生才自在。”
“学会喊“到此为止!”
这些美好的句子,都是一个成功励志的人写出来的。我之前一直觉得成功励志类型的作家都是洗脑式的说教,大而空,读了他的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温暖,他热爱生活,拥有智慧,无私分享。卡耐基已经走在了分享的前列。
这本书是把许多成功的、经过时间考验的、真正解除我们的烦恼、忧愁的秘诀收集在一起的作品。读了之后,道理都懂,就是常常忘了用。书里有些内容就是年轻时读没有共鸣,年纪大了读又觉得太老生常谈。这本书适合快速翻完,看到感兴趣的内容看一看,不感兴趣的就一扫而过。我读书,只要有一句话能引起我共鸣、或者思考、或者行动,我都觉得是值得读的好书。
10.《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 古贺一健 译者:渠海霞
十分推荐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一口气读完的。内容太吸引我了,让我脑洞大开,思维快速转换,打破旧有观念,看见另一种思维的方式,频频叫好的一本书。这本书与《臣服实验》一样,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有人讨厌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针过日子的标记。
为什么人们一直无法改变?
为什么自卑感总是挥之不去?
为什么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之下?
为什么现在无法真实感受到幸福?
或许是因为,我们缺少了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一名愤世嫉俗的年轻人来到哲学家的小屋,当他聆听哲学家主张“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决心前来推翻这种谬论。这个世界明明复杂混乱,哪里单纯了?如果幸福真的这么容易,为什么他还会过的这么痛苦?
他们开始了你来我往的思考与辩论。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书里提到阿德勒是与佛洛依德、荣格同为心理学三巨头之一。他相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有目的,并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研究过程也应该以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
阿德勒的理论,让人燃起想好好活在当下,不为宿命捆绑束缚的信念与热情。“只有自己能够改变自己”,我会永远这样勉励自己,不再逃避了。
“难道我们为了别人的认同,就必须在坡道上不断翻滚吗?要像滚动的石头一样损耗自我,直到失去原来的形状,变的圆滑为止吗?”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活出的核心渴望,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11.《春宴》 作者:安妮宝贝
小说,故事,写尽男女感情之事的各种模式。
时间有时看起来迅疾,稍纵即逝。
有时它变的很长,令人心生厌倦。
庆长,信得,各有各的人生轨迹。她们都在生命长河之中,摇摇摆摆,冷暖自知。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暂存这具肉身之中的过客。度过此生,是让灵魂完成这段旅程,让它获得超越的能量。世间所有的地方,不过都只是旅店。
看到有报道说《春宴》内容有颓废之气,主题边缘。可这种颓废和边缘,才是我想看的。翻看这本书的评论里有一句话特别好。“成年人的颓废和少年人的颓废是有区别的。少年人的颓废是单薄盲目的,成年人的颓废是走过千山万水之后的思量。”
谁的人生都是要爬一爬山,趟一趟水,然后思量。如庆长、信得。
喜欢安妮宝贝写作风格的人,可以看的小说。一样诡异浮华的行文。
12.《奢华圆梦之旅》 作者:李欣频
作者在2012年开启的奢华之旅,每个月找两三天,住一个好酒店,吃一顿好吃。作者说:“2012年,在我非常健康自由的42岁这一年,我愿意毫无担忧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1月的台北北投加贺屋温泉之旅,2月台中清美日本料理和日出大地美食之旅,3月日本屋久岛海底金字塔灵性之旅,4月北京三里屯瑜舍和颐和安曼宫延之旅,5月云南太阳宫和丽江悦榕庄山湖之旅,6月台湾台北滨江鱼市的尝鲜之旅,7月的杭州富春山居之旅,8月的印度尼西亚民丹岛的生日之旅,9月的雪士达山灵性之旅,10月的波斯尼亚万年金字塔之旅,11月的克罗地亚变局之旅,12月的巴厘岛艺术之旅。
看别人旅行也是很享受的一件事。
13.《心灵蜕变之旅》 作者:李欣频
这本书还是写作者自己旅行的事,冰岛、威尼斯、西班牙、希腊、瑞典、摩洛哥、埃及、肯尼亚、印度、西藏、土耳其、不丹、北美阿拉斯加极光、南美秘鲁、墨西哥。
作者是边旅行边思考,边看边想。作者在书的前言里写,有人问我,创意做的好好的怎么跑去修行?争奇斗艳的创意与宁静无争的修行不是很冲突吗?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3》书中是这样回答的:“刚好相反!修行前的创意,就像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玩积木模型,自己用想象力创造出假山假水,因为没见过真的高山、瀑布,所以玩得很过瘾、自以为已经很精彩了,而且还能让来房间参观的人惊艳……但修行净空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就像龙卷风里面是空的,空的范围越大,吸转万物进来的力道也越大。等我到印度修行之后,感官更敏锐、反应更强大、视野也变高变广了,真正见到意识上的高山大水都是很自然壮阔的,真实而令人感动的。”
我享受跟着作者纸上神游。
14.《创意启蒙之旅》 作者:李欣频
如果生命是一条滔滔向前的大河,那么我要在这个每天定速24小时的时间流中,尽可能地安排各式各样的浏览和停驻点,因为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所以我会大幅度地扩充生命的幅员,每一趟创意之旅就是新生命之流的汇入与延展。当我的流域广布大地,我生命的弹性与可能性就变得越宽阔无际,等我完全分不出哪些是源头的水,哪些是汇流进来的水时,我的洪量就能与浩瀚无边的大海合二为一。
作者对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荷兰、西班牙、希腊、北欧、迪拜进行了图文描述,异国的空间、无法描述的颜色、未曾谋面的形状、空气里的温度、一连串意外的惊喜与事件,边旅行边蜕变边找生命新出口。
这些图文在我的灵魂里释放了一些不安定的自由。
15.《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最好》 作者:吴淡如
是一本随手翻的书,喝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以翻完的书。也是看看里面的句子。
“心态漂亮,虽败犹荣。”
“看见幸福背后的努力。”
“正面和负面,你都要接受,这才是人生的全部。”
“找到频率对的人才幸福。”
“这世界比你想象中宽阔,你的人生不会没有出口,你会发现自己有一双翅膀,不必经过任何人的同意就能飞。”
“视野不同,生命的境界不相通。”
“没见过“世面”的纯朴,是一种危险的纯朴。当周遭世界的变动太丰富,他的纯朴会变成一种难以沟通的顽固,自己也会感受到不被理解的孤独。”
“行也欢喜,停也快乐。”
“享受人生不一定要躺在沙滩上。”
“许多渴望永恒的人,却不知道在星期天下雨的午后如何自处。”
“真的认命,就别再三心二意。”
“过去已成历史,未来难以预知,今天是个礼物,而今天就是此地此刻。”
“再蹩脚的故事也是自己的人生路。”
16.《时间管理幸福学》 作者:吴淡如
过了30岁才明白的一件事,累积时间的力量。就算没有天分,只要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同样一件事,不知不觉就会走得很远。
作者说,管理好自己和时间的关系,不是要为了做更多的事、更加忙绿,而是为了要有足够的时间享受生活,就让我们拥有一个既充实又舒畅的人生。
书里写了一些管理时间的方法,轻松愉快的时间管理书,用碎片时间30分钟阅读的书。
17.《西班牙三棵树》 作者:木心
《西班牙三棵树》是木心自1982年旅居海外的诗作精选,共分三辑。
“三棵树”是西班牙产的一种酒Tres Cepas,初就觉得清纯,继之赞赏,不久又嫌那点点甘味是多余而不良的。
艾利丝·霍珈走过来悄悄说,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种一棵树——这也太美丽得犬儒主义的春天似得;我是,是这样想,当谁欺侮谁时,神灵便暗中播一棵树,森林是这样形成的,谁树即谁人,却又都不知道。
诗集无以指唤,才袭用一用酒的排名,西班牙与我何涉,三棵树与我何涉,诚如Faust作者所云: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
这是他写在《引》文里的一些话。
看似简单的句子,却并非人人能写。
“在白鲸酒吧啜“三棵树”,写长短句,消磨掉像零碎钱一样的零碎韶华。”这一句,已经表明了本书的调性。
有一些明亮的句子,韵味的句子,细腻的心情,适合午后躺在大沙发里,配一壶大吉岭随意读一读。
一辑开篇是中世纪,随后多篇写到对叶芝、帕斯卡尔、博尔赫斯等文人的仰慕、赞赏或评价。散文内容排成了诗歌体,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读又是似懂非懂。我的知识储备不够。
第二辑多为舒事诗。
第三辑全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繁体字,我完全看不懂。但也把这些字看了一遍。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是个文盲,好多字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