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人生》224 美国“皇帝”诺顿一世
1880年1月9日,旧金山主要报纸《旧金山纪事报》在头版头条用法语刊登了《君王驾崩》(《Le Roi Est Mort》)的头号新闻,宣布“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于1880年1月8日因“中风” 驾崩,在位21年。诺顿一世逝世后,葬礼十分庄严隆重,旧金山有3万余人自发在街道两边为诺顿一世送行,队伍长达3公里。
众人皆知,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以前,美国是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实施共和制,从未实行过君主制,而1月9日又不是愚人节,美国怎么平地冒出一个“皇帝”?这事还得从诺顿说起:
诺顿全称约舒亚·阿伯拉罕·诺顿,其墓碑上刻的出生年份为1819年,《旧金山纪事报》的讣告则说他享年大约65岁(也就是大约出生于1814年),后来人们根据教区出生记录,可知他于1811年1月17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821年随家迁居南非,父亲最初是农夫,后经商挣了不少钱。1849年,诺顿带着4万美元来到旧金山淘金,在当时,4万美元是一笔巨款。起初,他在旧金山从事多种生意,炒房地产、给金矿提供工具、卖大米等等,也干得颇为成功,到1854年,已拥有了大约25万美元的资产,成了旧金山最受尊敬的商人之一,被朋友们戏称为“皇帝”,这大概是他后来自封皇帝的灵感来源。这时,他实施了一个大胆的商业计划:当时旧金山已有很多华人,大米是他们的必需品,市场颇大。诺顿想要独占大米市场,囤货居奇哄抬价格。他筹集资金,买下了旧金山几乎所有的大米,促使旧金山的米价直线上升。就在他开始当上米王收取回报时,他的商业运气却完结了:两艘满载大米的日本船只突然抵达旧金山,而他剩余的资金只能买下其中一艘船的大米,米价直线下降,一夜之间他破产了。
接下来的三年,诺顿被债主讨债,官司缠身,到1858年,他已身无分文,然后他失踪了大约9个月。1859年夏天,他回到了旧金山,身穿一身破旧的欧式海军元帅服在大街上晃悠,目光分散,精神有些不正常。9月17日,他决定让世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走进《旧金山布告》办公室,递交了一份一句话的诏书:“在美国绝大多数公民的强烈要求下,我宣告自己为美国皇帝,并命令美国各州的议员于明年2月1 日到旧金山音乐大厅开会,修改现有法律。”下署“美国皇帝诺顿一世”。
《旧金山布告》的编辑们没有把这张字条扔进废纸篓,而是在第二天以“一名皇帝在我们中间”为题在头版刊登了诏书。旧金山的公民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皇帝的子民,并愉快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在当天,就有人在街上向诺顿一世行鞠躬屈膝礼,高呼“美国皇帝万岁!诺顿一世万岁!”。随着时间的推移,诺顿一世越来越受到旧金山人民的认可,就连1870年人口普查时,当时旧金山政府在诺顿的“职业”一栏里,填的也是“皇帝”。他的存在给公众提供了许多饭后谈资,人们津津乐道他的轶事、绯闻。有谣言说诺顿一世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私生子(拿破仑三世(1808-1873)实际上只比诺顿一世大三岁),也有谣言说诺顿一世向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求婚。他在晚年的确颁布过诏书宣布自己要选皇后,不过其真实动机是想以此为借口把皇宫搬到高级宾馆。
作为皇帝,诺顿一世享有许多特权,例如,他可以在旧金山最好的餐馆免费就餐,这些餐馆也以能挂上“美国皇帝指定餐馆”的牌子为荣;旧金山各剧院在前排为他保留了三个座位,一个是“皇帝”本人的,另外两个是两只“皇犬”的;他所居住的公寓房间的租金也由共济会包了;他的衣服破了,就下诏说:“诺顿一世圣谕:朕屡接臣民上奏,指出御袍有损国体。”旧金山电台当天播出新闻,敬告全体市民,旧金山政府已经决定拨款为“皇帝”制作新装,诺顿一世穿上新装后,下诏“御封”旧金山议员为“终生荣誉贵族”;铁路公司也为诺顿一世发了一张特制的终身有效的乘车证。在他需要付钱时,他就自行印制面额50美分或5美元不等的少量钞票以供在本地流通。由于当时美国正处于内战时期,南北双方互有纸币发行,并且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纸币的购买力也极不稳定,这也是他“皇家钞票”可以流通的重要原因。这些钞票在旧金山被商店、银行普遍接受,据说信誉比政府发行的钞票还高。但诺顿一世并不因此而滥发纸币大发横财,他“驾崩”时,“皇宫”的存款只有区区几美元,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存世的“皇家纸币”一张价值几千美元。
但诺顿一世也遇到一次麻烦,不过,这次麻烦更提高了他的声誉。1867年,他被一个刚从外地调入的警官亚们得·巴比尔以闲荡罪名逮捕,并要将其送入精神病院,结果引起旧金山人们的愤怒,眼看人民就要“起义勤王”,迫于舆论压力,警察局长帕特里克·高理只得亲自将“皇帝”释放,并一再道歉。诺顿一世宽宏大量地赦免了那名警官。从那以后,旧金山的警官在街上见到诺顿一世时都向他敬礼,并且,一年一度的警察检阅仪式更名为“皇家警察检阅仪式”,由诺顿一世亲自带队。
诺顿一世也很勤政,他的主要工作是“巡视”国家,实际上就是旧金山市的各街道。为了显示帝王气派,他进行了一番精心装扮,他戴着一顶插着羽毛的海狸皮“皇冠”,身着镶有镀金肩章的蓝色制服,腰佩利剑,每天“巡视”在旧金山的街道上。他时常监督市政设施的修建,哪些设施有问题,他就下令修整,税率高了,他就下令降低税率,当然,政府可以不理。他也监督警察的工作,维护社会治安。在1860——1870年代期间,旧金山贫民区发生了多起“反华人”游行事件,有几次甚至引发有伤亡的暴动,在其中一次事件中,诺顿一世站在冲突中的暴徒和华人之间,并且低下头开始背诵《圣经》中的主祷文,暴徒因此感到羞愧而离开。他也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庆典,并作为嘉宾发表演说。
诺顿一世在“在位21年间”下过很多诏书,尽管有许多荒唐之举,但也不乏真知灼见和针砭时弊的内容。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前,他下诏令南北总统到旧金山来,由他主持,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美国内战爆发后,他致信北方联邦政府总统林肯,要求把“皇家”的“御林军”编入北方部队,林肯礼貌地回信表示感谢,并声称将“御林军”作为军队的后备力量;他下诏建议建立一个类似于当今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以便使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坐在一起商讨问题(联合国1919年建立);他在1872年9月17日下诏要求美国政府建造一条连接奥克兰和旧金山的大桥[即现在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该桥1936年11月12日建成通车。大桥建成后,人们在大桥上挂了一块纪念诺顿一世的牌子,上面写道“旅行者,请停步感谢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1859—1880在位)];他下诏支助一名叫马里奥特的发明家研制“空中机器”(30年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他有感于国会高层贪污腐化,下诏解散国会;作为“一国之君”,“诺顿一世”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他多次致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据说还与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进行过会晤;他也颁发了一些批评时政的诏令,尽管没人理会他的命令,但也起到了舆论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出于娱乐或政治目的,有的报刊经常盗用诺顿一世的名义颁布伪诏,在戏谑、调侃的幽默中批评时弊。
显然,人们都认为诺顿一世不过是个精神病患者。但诺顿一世除了自封皇帝和时而颁些可笑的诏书外之外,其言行举止都很正常,并没有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常见的幻觉,他在许多严肃场合的行为都很庄重、规范,许多演讲主题明确,思路清楚。美国名作家马克·土温在旧金山当记者时,曾是诺顿一世的邻居。据他的观察,诺顿一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疯狂。马克·土温后来创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时,就以诺顿一世为原型塑造了其中的“国王”角色。在诺顿的第二只“皇犬”病死时,马克·吐温还为“皇犬”写了墓志铭,其中有“得享天年、荣誉、疾病、和跳蚤。”的幽默。
1880年1月8日晚上,诺顿一世在前往科学院演讲途中,于加利福尼亚街和杜邦街(现格兰特大道)的交口处晕倒。他晕倒后立刻被一位市民注意并报警,之后,根据一张报纸所述:“警察快马扬鞭地驱使马车将他送到市立医院,然而诺顿一世在马车到达医院之前‘驾崩’”。第二天,《旧金山纪事报》出版了他的讣文,讣文首页标题是法语:Le Roi est Mort(皇帝驾崩了)。文中语气充满悲伤和恭敬:“在曲折的路上,月隐雨飘的暗夜中,……,诺顿一世,承蒙上帝的祝福,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魂归天国。”
诺顿一世死时非常贫穷,他身上只有五、六美元,在他位于商业街的家里,除了几美元之外,人们发现,“皇家财库”只有他收集的拐杖,破破烂烂的军刀,他与维多利亚女王的书信,和一张不值钱金矿的“1,098,235号股股票”。
最初准备丧礼时,人们用穷人使用的红杉木制成棺材来作诺顿一世的永眠之所。但是,旧金山商人协会“太平洋俱乐部”的成员认为这种安排完全不能接受。他们迅速筹集到葬礼资金,购买了一个豪华的玫瑰木棺材,并为诺顿一世安排了一个体面的告别仪式。报告表明:从资本家到穷人、从神职人员到扒手、从穿著体面的妇人到那些被社会抛弃的人,社会各阶层都对诺顿表示敬意。
诺顿一世的葬礼庄严﹑悲哀,多达三万人排列在街道两旁向他做最后致敬,并且送葬行列长达两英哩(三公里),旧金山市政府出钱把他埋葬在旧金山市共济会的墓地。在他葬礼的第二天,1880年1月11日,旧金山天空因全日蚀而“黯然失色”。
1934年,有人在诺顿墓前竖起了一块大理石墓碑,上面写道:“美国皇帝兼墨西哥摄政王诺顿一世之墓,约舒亚·阿拉伯罕·诺顿,生于1819年,卒于1880年。”
据说,有一位女政治活动家叫何塞·莎丽亚,她扮装皇后,自称是“伟大的旧金山女皇何塞一世,诺顿一世的遗孀”,并且每年一次为死去多年的“丈夫”在欧式早餐之前举行纪念活动,这更使诺顿的故事广为传播。
1980年1月7日午餐时,旧金山举行了隆重典礼,纪念他们的唯一皇帝驾崩100周年。
鲁钝生感言:这彷佛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但它不是,它是人世间一部真实的闹剧、喜剧,而且是上演长达21年并至今应有影响的连续闹喜剧。惬意的微笑之后,我们不难感受到这滑稽、幽默背后的意蕴。
意蕴一:我们不能不佩服旧金山市民的大度和美国政府制度的宽容。大报在头版头条刊登荒诞笑话,市民礼遇和善待诺顿,官方不仅不惩治诺顿对国家和政府的非议、谴责,甚至攻击,而且还尽量满足他的要求,甚至允许他擅自发行货币,就连刊载他解散国会“敕令”的报纸传到华盛顿,送到总统林肯手中,林肯都笑着说:“诺顿没有军队和监狱,恐怕连晚饭还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由他闹着玩吧。”。这事只能发生在人权、民主和自由相对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旧金山,如果放到其他国家,诺顿恐怕就不会那么幸运。诺顿生存的年代正是中国的清末时期,严酷的封建专制让人窒息,比诺顿大60多岁的清翰林院庶吉士(从新科进士中选到翰林院临时工作的人)徐骏,因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就被雍正皇帝认定是存心诽谤清朝政府,被斩立决。乾隆执政期间,文字狱140余起,连疯人说的疯话都不放过。
大度和宽容是一种自信,自信坚韧强大而不可撼动;大度和宽容是一种胸怀,如大海汇百川并纳清溪与浊流;大度和宽容是一种善良,能感化扭曲的灵魂和抚平弱者的伤痛;大度和宽容是一种风范,如雁排长空,鲸戏沧海;大度和宽容更是一种丰富,因为只有大度和宽容,大树和小草才能共生共荣,百花才能争芳斗艳,世界才能告别单调而丰富多彩。
意蕴二:生活离不开幽默。《旧金山纪事报》的编辑们之所以在头版刊登这则荒诞的“诏书”,是认定它具有幽默价值,肯定会在平静的生活中泛起欢乐的浪花,也肯定会成为爆炸性新闻,增加报纸的销量,为报社带来实惠。市民们及政府接纳这位“皇帝”并推波助澜,让喜剧层出不穷,也是出于幽默的需要,增添生活的乐趣以愉悦身心。而实际上,诺顿的言行也的确具有幽默价值,他给市民带来了欢乐和 舒畅,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精神放松的养料。
说得势利一点,幽默也有功利价值。诺顿的喜剧能长达21年,出了有怡情悦性的功能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旧金山市的社会治理和推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诺顿每天都“巡视国家”,发现问题就“下诏令”解决,不仅给政府改进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议、警示,也实实在在地给公共社会和民众带来了好处,他无愧于一位十分称职的“民间义务督察员”。另外,诺顿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外地媒体纷纷报道,许多记者以及社会名流都前往旧金山“拜谒美国皇帝”,以一睹“皇帝”尊容为快,从而拉动了旧金山市的旅游经济。据有关资料记载,诺顿从一个图书店“买下”(实际上是老板送他的)了一幅“拿破仑与维多利亚女皇的画像”,书店老板帮助他把这幅画像挂在他破旧的“宫殿”兼“寝宫”的墙上,并请来了摄影师,让诺顿站在画像前照了一张相。书店老板花钱在《旧金山纪事报》上刊发了这张照片。刊有这张照片的《旧金山纪事报》很快飞向全国,一夜之间,旧金山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们纷纷涌向旧金山,往日冷冷清清的各家旅店一时人满为患,饭店和商店也红红火火。《旧金山纪事报》的发行量一下子增加了三倍。据说,当时的市长曾在一次会议上对富翁们说,旧金山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美国皇帝,是一件既滑稽又大有好处的事,国会议员们因此常常提起旧金山,记者、游客涌进旧金山,市财政增加了一倍的收入。所以,这个穷光蛋皇帝是我们的财神爷,我们要好好保护他,利用他。在座的富翁们纷纷表示,愿意包下“皇帝”的衣食住行。看来,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纵观诺顿“执政”的21年,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诺顿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精神病患者,最大程度他只不过是一个时而有些精神不正常的严重的心理不健康者,并没有变成精神完全分裂的疯子。根据有二:
根据一:从他前期富有后期破产躲债的背景分析,他第一次走进报社,发布自称“美国皇帝”诏令的行为,是有些精神不正常,但也不排除他是经过认真思考,为了摆脱债主的威逼而有意采取的行为。据有关资料载,他在要求《旧金山纪事报》编辑发布“美国皇帝”诏令时,曾一本正经地对编辑说,他事先查过美利坚法律全书,没有一条法律规定,一个人不能当美国皇帝,而且他也查遍美国报纸,美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人宣布他是美国皇帝,所以,他要求编辑在报上立刻刊登他的诏令。并补充说,在美国,只要你不触犯法律,做什么都行,他的行为并没有触犯法律。他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而是一个有文化、有丰富生活阅历并创造过辉煌的人。破产是对他的致命一击,但三年多的被逼债、躲债,早已把他历练的具有承受能力,要疯,他早就该疯了。九个月的消失,没人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干了些什么,也许他用了九个月时间,谋划了最初的一幕,以彻底摆脱债主的威逼。再进一步设想,当初他想没想到被警察逮捕,被关进监狱?估计他会想到,这从他为自己颁发“诏令”寻找法律依据的行为中可以得到证明。但退一步说,对于一个衣食无着的流浪汉来说,住进监狱,衣食无忧,免除了挨饿受冻,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也许,他早已做好了蹲监狱的心理准备。
根据二:当社会接纳他之后,他虽然做出许多反常行为,但都十分有度。他没有破坏性行为,不打人骂人,不破坏公共设施和扰乱公共秩序,而他的主要行为则是“巡视”国家,“下诏”批评时弊并责令改进,为市民做了许多好事,说了许多正常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而自行印制纸币的做法,更能说明他大脑正常。如果他无度大量印制纸币,“皇家货币”满天飞,干扰了金融市场,早就被政府取缔。而他只印少许小面额的够自己用的小钱,无害于正常货币流通,所以才被认可,一个疯子,不会有如此理性。再则,他经常出没许多庆典等庄重场合,并以嘉宾的身份发表演说,如果他是满嘴疯话,胡说八道,并到处添乱,人们不会请他装点门面。用现在的话说,他的“驾崩”也是“因公殉职”,因为他是应邀去科学院演讲的途中晕倒而辞世的(估计是心梗、脑溢血、脑梗之类的心脑血管疾病所致)。
如果我们的推测成立,那么,诺顿的“皇帝”经历,对社会来说,是一幕喜剧,而对诺顿本人来说,则是一场悲剧。当初,他做梦也不会想到闹剧会发展到这种程度,但历史有它自身的逻辑,一旦开始就不可逆转,如果他中途撤出,其命运将更惨,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把这场闹剧演下去,想做正常的人,娶妻生子过正常生活亦不可能。悲夫!
诺顿,是幸运的!诺顿,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