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听到过这样的话,你看谁谁做这个成功了,你却不肯去做或者你做这个怎么就没成功,然后继续扒拉你的诸多不成器……说这话时,都带着一股子恨铁不成钢的惋惜,甚至是指责。 目的是期望能通过此话痛击对方心灵让对方醒悟、改正,继而也能“做这个”成功。
他们的身份一般是父母、夫妻、婆媳等等,是亲人、身边人,都希望你好的人。 他们认为,人家跟你所处的地位、角色、年龄、性别或随便某一方面是相似的,那人家能获得成功,你也应该成功呀?最起码你该学着点。
他们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所举的例子,就是你的榜样,你就应该以此为榜,照样去做就可以了。可是,这样说真的能达到目的吗?真的能为对方树立榜样吗?真的能让人接受吗?
恐怕 听了这样的话,你更多的是反感、委屈、愤怒和不服气,可能还有自卑吧。这种话,表面是在给你树立榜样,其实暗藏的是比较、较量、攀比的心态,顺带再指责你的诸般不是,发泄发泄不满情绪。
一个人的成长、行动、心理、抉择等等各种成功的要素,都跟自己的性格、经历、学历、所处的环境等有重要关系。就是这些复杂关系的总和,才造就了现在的我们。而比较他人的成功因素里,有那么一条两条是相似的,就推测或是断定结果也应该一样。这种推论显得太武断。
当然,榜样不可忽视有重要的作用。榜样,常指一种理想人格。以某个人为榜样,就是领会运用某个人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榜样人物同主观自我高度融合,在具体问题面前,运用榜样人物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形成观念设想,从而指导支配自身的言行。以某个人为榜样,其实就是学习领会这个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使自己成为榜样人物的替身。
榜样不是硬塞的,不管孩子还是成人,当要追求进步的时候,他会像雷达一样自己找到自己的榜样。这样的榜样才能内化成自己行动的灯塔。而我们听到带着指责性质硬塞给我们的榜样,情绪上是拒绝的。 比如教育孩子上面,就不要把“榜样”硬塞给他们。这些“榜样”成功的经历,有很多个人必然但在统计学上偶然的事情。
其实每个孩子都一样,有且应当有他们个人独立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完成成长。而这些机缘是不可控的,有人因为苦难成长,有人因为爱情反省。而这两样,都是不可控的。 更何况,一个人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只能在自己的环境里升华才能学以致用。儿童行为塑造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所以环境对我们人类的行为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下面,分享一个昨天在得到听的一则音频。
你注意了吗?电影里审犯人,不是在工地,就是在仓库、地下室。为啥?因为这些地方环境简单。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环境越简单,撒谎越容易穿帮。 比如,研究人员找了很多杀人犯的审讯录像,发现在现场布置得比较丰富的法庭,犯人说谎的成功率比较高,而环境布置得非常简单的法庭,犯人说谎比较容易穿帮。
再比如,研究人员找了两个咖啡馆,一个布置的简单,一个布置的丰富。然后告诉咖啡馆里的学生,桌上的包里有钱。如果他们能把钱拿走,并且骗过服务员,钱就归他们。结果,布置简单的咖啡馆里的学生,拿走的钱更少。 为啥环境越简单,智商越不够用呢?因为环境、摆设或装饰,是会对人产生影响的。
就拿上班来说吧,如果办公室布置得丰富美观,我们就会心情舒畅,压力也会得到释放。而在一个单调的房间里,人的压力激素会升高,会觉得不好掌控局面、不舒服,说谎能力就被削弱了。
此例就是环境对心理对人类的影响,比你想得更多样。对指着鼻子说你应该学着谁谁来做,硬塞个榜样的行为,我们除了反感真的不能帮助我们找到成功的路径。不如多帮对方分析环境、提供解决困难的方法来得有效果。
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