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习动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肯学”、“不会主动去学”,老是要人催促,要人监督,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主去学习。在这里,父母寻求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
在这“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投资在教育与学习上面,确实需要教师和家长们在调动孩子的学习动机方面付出许多努力。
我们传统的认知中一直认为,孩子越肯学,那么必然学习效果越好,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换句话说,是否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呢?
心理学家耶克斯与多德森经过实验研究归纳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为我们揭示了谜底。
02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曲线关系。
也就是说,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可见,要想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需要将个人的动机保持在一个最佳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此外研究还表明,这个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在完成简单的任务时,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时,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时,偏低动机强度下的工作效率最佳。
由此可见,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而是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适当地调整学习动机,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03 教育要控制动机的唤醒水平
那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对于教师或家长来说有哪些指导意义呢?
它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管是身为教师或家长的我们,抑或是学习者自己本身,在调动学生或者自己的学习动机时要控制好动机的唤醒水平,要把握好学习动机的调动,切勿“弄巧成拙”。
比如,对于一般难度的任务要使学生保持在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之下,以获得持续、最佳的学习效果。
而在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中,则要引导学生保持较低的学习动机水平,才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比如说,面对高考这一复杂困难的任务,通常来讲,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而言,更是如此。他们身上担负着教师、家长的厚望,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他们的心态或者学习动机强度不能够调整好,就很容易击垮。出现这种状况的例子应该说有很多。
由此可见,家长和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时,不能一味地强调“激发孩子的动机”,而是需要考虑孩子当下的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帮助他们合理地设定学习目标与期望,建立适当的学习动机水平。
04 灵活调整动机强度的学生更优秀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更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呢?
显然,是那些可以灵活调整自己动机强度的学生。因为在现实环境中,没有一个人总是在执行固定难度的任务,而总会遇到不同性质的任务。
因此,只有能够根据任务性质调整自己的动机水平的人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据说杭州有一位教龄近20年的老师,有意识地对1990年前后毕业的150名小学生作了一些跟踪调查,结果在这些如今已上大学或者工作了的学生中间,发现了一个相当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因为在前三名之后,第十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一些学习和工作当中则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一些栋梁型人才,相反地,那些当年备受一些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了优秀的一些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都会屡屡受挫。
为什么说第十名的理论会出现,就是因为那些身处中游的人,不会像排名前几的孩子抗有巨大的精神压力,想要证明自己;也不会像排名垫底的孩子一样受到其他家长和老师的冷嘲白眼。
处于中游,既没有赞扬点也没有批评点,他们可以很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水平,能够心平气和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钻研自己的爱好,成人后相对来说会更加自信和多才多艺。
当然这样分析,并不是说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就不一定优秀,而是说教师或家长应该调整对这些优异学生的动机唤醒方式,让他们学会自我灵活调整学习动机强度,而不是让保持“一直名列前茅”成为驱动他们学习的动机。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