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长满青草的操坪上,体育老师认真地讲解跳远的要领,沙坑旁边的狗尾草随风摇摆,天空深远湛蓝。那年,我在那所小学上五年级,那时还没有塑胶操坪,用土压成的平地上青草丛生,我们笑着奔跑。
还记得那是一个晴好的清晨,我们在学校刚吃完早餐,然后由老师带领去实验小学,我们本来是第一小学的学生,实验小学那时刚建成,学校决定整个五年级全部搬去实验小学。
刚走出校门,就看见了在街边守候多时的家长们,他们担心新校园的环境不安全,反对我们过去,最后在老师们的坚持下,队伍得以前进。与家长们相反,我们对新校园充满了期待,一路雀跃。
以前的小学在城区里面,有些拥挤,而现在这个校园向我们敞开的,简直就是另外一个崭新的世界。
新校园地处城区边上,周围是一个连着一个的大水塘,中间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小路,小路两边是茂盛的树木。走进教室的门,摆放整齐的桌椅窗明几净,一阵河风拂过,心情舒畅透明。
食堂大楼里供应早餐和中餐,那时在小学吃午餐比较少见,我们用餐券买好午餐,坐在餐厅一起吃,有一次,我们悄悄跑到附近的单位食堂里去午餐。
午睡时间里我们趴在课桌上休息,值日生可以去讲台上休息。也有紧张的时候,老师写下满黑板的习题让我们做。
课余时间我们一起玩游戏,我记得那时有一种很流行的游戏叫跨步,就是两人先石头剪刀布,然后再决定谁先跨步,跨几步,最后积累的距离更长的获胜。有一回,在夏季里我和同学玩这个游戏,凉鞋的带子有点宽松,我想把步子尽力跨得大一些,结果扭伤了脚。
那时是港台歌曲和影视剧流行的鼎盛时期,追着看的电视剧是《霍元甲》、《戏说乾隆》、《少女慈禧》、《圣斗士星矢》……我们收集米雪,刘雪华,郑少秋的不干胶贴纸,有时拿到学校和同学一起欣赏讨论,有时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新年时好朋友之间会互送贺卡,贺卡上郑重地写下心里话。
有一次,学校在操场上组织篝火晚会,老师给我们排练了《歌声与微笑》的集体舞,女生舞动着白色的纱巾,纱巾上印着金色的小鸽子,在红色篝火的映照下,小鸽子泛着淡淡的光。
放学回家的路上,有胆大的同学结伴去探险,开始我们是排着路队的,走着走着,整齐的队伍变成了三五成群。那些河边从没走过的小路、一块幽静的空地……都对我们充满了无限的吸引力。虽然曾有别班的同学,不小心掉到河里,还好河水不深,虚惊了一场,成为笑谈。
家长们担心环境,虽然不是没有理由的,然而,正是在那个全新的环境里,那个充满了自然野趣的原生态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未知,需要自己去面对,由此激发了更多的独立自主,偶尔一点点失控的感觉,满足了我们探索世界的渴求。
每次回家乡有几次路过那里,我犹豫着没有进去,但是,今年我回老家时,我和家人一起特意走进去看了看。
“变化太大了”,这是我自迈进校门开始就一直在说的话,我努力地按照记忆中的线索去找寻熟悉的曾经,可是眼前的一切很陌生,学校更大了,我来到一栋教学楼前,以为是曾经的教学楼,开始一顿拍,但是越拍越觉得陌生,后来发现根本不是。
我慢慢寻找,一栋外表有些陈旧的楼房出现在眼前,楼道转弯处的圆形窗户,楼梯的入口处,过道平台,都似曾相识,这栋楼应该才是我在这里上学时的教学楼。
在这个大厅里,记得有一年的期末,为了用完我们剩下的餐券,食堂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售卖过菱角粉,菱角粉晶莹剔透口感香滑,让人难忘。
我站在大厅那面大镜子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那个曾经无忧无虑的孩童,从这里出发一路前行,如今已临近中年,在她的心里,一路珍藏着岁月的美好。
走出教学楼,我们来到操场上,我望着塑胶的操场,学校周围的水塘已经全部消失了,四周全是小区的楼房,密密麻麻地逼近学校,几乎把学校包围了起来,以后如果要扩建除非拆迁,不知不觉中,这里也处在城区之中了。
足球场上有少年在踢球,我找不到往日的踪迹,有些许伤感,伤感的是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好多童年可亲的老师和可爱的小伙伴已经没有联系。
也许,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就像一本珍藏的书,轻轻合上,存放于记忆的书架上,那个属于它的位置,当某天想起,拿出来看一看,心里觉得温暖脸上有微笑,这就已经足够。
那段青葱可爱的岁月,就像微风中的狗尾草,那样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在我的心中一直摇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