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就来了,秋在一个淬不及防的凉风里,住落到了人间。这么盛大的季节,也不通告一声。秋委屈地说:“你们看啦,地面上早落的树叶,不就是我的信件吗?”
是因为自己的粗糙,而忽略了拆开那立秋的通报。再仔细看它,它正微笑着把风变成了秋风,把月变成了秋月。酷热的夏,还舍不得走,拖着秋老虎的尾巴,在人间肆掠。
立秋这天,白天还是热,正午的阳光里藏着火热的心情。可是一到傍晚,就不一样了。吹在身上的风,不再是温热的,而是带着凉意。把白天粘糊糊的汗液吹干,摸着皮肤是光滑的。
秋,是盛大的。从古至今,它都是诗人笔下的宠儿。这是一个诗词最多的季节,大概是因为它真的很容易让人动情吧。
假如把四季比喻成女子,春姑娘,夏仙女,秋嫂子,冬婆婆。人生之秋啊,是一个女人走向成熟的象征。在历经了事业,婚姻,生活的磨练,沉稳而豁达。再也不是那个多愁善感的春心懵懂的女孩,也不再是说爱就爱的泼辣仙女,秋天是一个当家做主的嫂子,上有老,下有小,活成了许多人的依靠。
熬过了秋,就是冬天。一年四季也就走完了,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一生的路也快走完。真快呀,怎么就到了秋天。还在怀念春姑娘的少女情怀,还想在长夏里寻找着浪漫迷人,时间不等人,秋天它在该来的时候,就来了。
立秋了,再也没有理由推卸责任。我总觉得立秋,是一个分水岭,是夏秋之交替。古人很重视立秋,认为立秋是一年中重要的时刻,也是四季过半的标志。
到了秋天的年岁,就应该是承担起生活担子的人。这是一个成熟的标志,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生到熟,我们用了漫长的等待和耕耘。
暑去秋来,农作物迎来秋收,五谷丰登的日子就在眼前。紫色的葡萄,带着迷人的微笑,充满了诱惑。玉米长得比人还高。西瓜红出了自己的特色,柿子在院落里活蹦乱跳。枣子,苹果,石榴,都裂开嘴在笑。
到了夏末。是果树疯狂生长的时节。长到了极致,立秋之后即将走向衰落。太长的枝条,会被果农去掉,以便来年结出更优质的果子。
友人说:“这是一个满招损,谦受益的时节。注意修身。”果农们修正树木,我们更要学会修正自己。
北国的秋最好,银杏渐黄,红叶满树。天空蓝得纯粹,真正是万里无云,秋高气爽。枣子,柿子,葡萄,亲密来临。乡村院落的墙内墙外,随处可见,它们渐渐熟落。这些果实,让人们一点点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北国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我时常会沉浸在这样的意境里,北国之美,不仅是景色了,还有佳人之美。父亲问我:“去北京什么时间最佳?”“当然是秋天了,北京的秋天是最美丽的。”香山红叶,是不能错过的北国之秋。
相比起北国,南国的秋天就会迟缓一些。南国的温婉细腻,是用来让人细细品味的。比起北国的辛辣和大胆,南国有着犹如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他们会写:“南国有佳人,华若桃李。”由此可见,在各处人们的心中,故乡都是美景,所遇皆是佳人。
普陀山的凉雾,徽派里的篁岭晒秋,钱塘江的秋潮,神秘的神农架,古老的农耕文化元阳梯田。南方的秋里,写满了讲不完的故事。一步一景,都是文化。
最难忘,是秋天去篁岭看晒秋。红的辣椒,黄的玉米,整个山村都溢出丰收的喜乐。是由内而外的,住在半山坡上的酒店,闻着醉人的粮食香,雅趣与俗情共在。有闲情,倚窗而坐,点一杯茶水,就那么看着窗外,消磨时光。人间的喜悦,多来自于田地。收获的季节,让人心安。玉米的金黄,辣椒的艳红,把大地上的人们,熏染出微醉的表情。
自古逢秋多悲凉,不是叹秋意,而是叹自己。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叹光阴易逝,叹命运坎坷。一声叹息,一地鸡毛。生活就是这样,有喜乐,就有悲凉。谁的一生,不是在曲折颠簸中度过。
秋心是愁,愁的不是日月,而是日月中我们的所失和所得。春花秋月,花是繁盛的好,月是简清的明。到了此时,还活不明白,那就愁上加愁了。活得通透的人,早把秋天与心境分得清楚。外在的东西怎么也扰乱不了内心的世界。
何不把秋重新理解,生为春,熟为秋。熟是轻盈。你看那天高云淡,你听那凉风习习,你闻那稻田清香,还有与伙伴们去登高望远。
欢乐总比忧愁多。一枕新凉一扇风,往事过境,放下随缘。与秋同游,让心思简静清明。秋夜里的月光,正照在人世间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柔。
秋来,要防秋燥。煮点冰糖雪梨水,熬点银耳羹,或者就泡上一壶清茶。食物能调节心情,更能调节身体。季节之秋,有着它的特点。而我们,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工作顺利,才是人生好秋之境界。
立秋时节,念你秋安,遥祝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