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记行(2024.11.13)

      昨日从塔川撤离,已近午时,退房扛着背包,我们叫了辆电动三轮,打算再去宏村逛一圈。第一天到宏村已是半下午,只来得及看了个南湖日落,我们就回到卢村去了。速度姐说宏村有名的景点还有月沼,无论如何得去看看,正好门票可三天进出,于是我们决定二刷,然后返回。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绵延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整个村落占地大约30公顷,它背倚黄山余脉的羊栈岭、雷岗山,地势较高,加之温带气候特征,村子四周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又似泼墨写意,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这一美誉和专属殊荣。

        据说宏村先祖为了让子孙后代基业代代繁盛,重金聘请了当时很有名气的风水先生何可达进行了选址和整村规划。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巍峨的雷岗山为牛首,村头两棵古树白果树和红杨树是两只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富贵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条小溪凿渠绕屋过下一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为牛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为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这形状惟妙惟肖,历经数年开发建设,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

        宏村有好几个门,上次北门进出,看了古树,游了南湖,这次就选择南门,人工通道刷身份证进入,右手边小店把背包寄存,我们便开启了古村落的走街窜巷。

        我很喜欢古村落的,这些年脚步丈量过婺源、歙县、泾县等地的许多古村,不少地方养在深闺,依旧保持着古老的习俗,淳朴的风貌,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让人心生向往。当然也有许多地方旅游开发如火如荼,经济发展的同时,原有的韵味势必大打折扣。如何做到开发和传承并蓄,着实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黟县旅游资源丰富,宏村可谓是一张靓丽的名片,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丰厚,这些年游客纷至沓来,宏村自然全民开发过度。民宿饭店摄影写真比比皆是,游客摩肩接踵,四周喧嚣嘈杂,难免让人兴味寡然。根据地形图,我们的目标就是月沼,沿途误打误撞,还经过了宏村最有名的承志堂。

        这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总占地面积两千多平,被誉为“民间故宫”。蹭听导游介绍,承志堂的建筑风格独特,全屋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全屋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围绕着九个天井分别布置。在建筑布局上,承志堂分外院、内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甚至还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当时大户人家的生活状态,也展现了徽派建筑的传统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用出屋,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对于生活便利性的追求。

        承志堂的木雕艺术尤为出色,大多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且人不同面,面不同神,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渔樵耕读”、“百子闹元宵”等图案,不仅雕刻技巧娴熟,线条清晰,而且构图宏富,场面壮观。据传,当时建造承志堂花费了白银60万两,其中木雕上镀黄金100两,全屋所有木雕由20个工匠雕刻四年才完成,足见其用心之深。听着导游的介绍,看着眼前古朴沧桑栩栩如生的一切,对于徽州文化的钦佩,着实又多了几分。

        承志堂出来,沿着小巷,还散布着这个堂那个堂,我们已没了兴致,好在穿过村中央的小广场,从一条小巷进入,月沼就到了。 

        月沼是宏村村中心的一处半月形的水域,宏村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是聚居于此的汪姓家族600多年前所建造的宏村水系的关键所在,即宏村牛形结构中的中心——牛胃。据记载,宏村始建者汪氏先祖认为月为纯洁之物,所以月沼设计为月型;“长盈必亏、半亏有盈”,半月方为最佳。古徽州是风水盛行的地方,将月沼设计成半月型,其中也有风水方面的考量。

        围绕月沼一圈,是宏村古民居最为集中的所在,层楼叠院,也是最吸引画家和摄影师们创作的宏村经典景观之一。我们抵达已是正午,阳光直射下来,水面波澜不惊。四周的古徽民居映在水中,斑驳乏灰的粉壁,高高的马头墙,将满是岁月沉淀的身影沉浸在波光滟潋的月沼里,令人思绪幽幽。

        参观完月沼,我们再无他求,顺着水圳水流方向,很快便来到南门口,拿了行李,准备出村。南门就在南湖边,可偶一抬头,我又走不动路了。前一次来是半下午,光线非常柔和,从北往南逛过来,一路景色秀丽,湖畔古树参天,湖水平静如镜,倒影着古村的风貌,如同一幅宁静的徽州山水人文画卷,徐徐在眼前展开。此刻正午,万里晴空,南湖则成了一面粼粼水镜,那蓝色由远到近层层渐变晕染,倒映着远处的粉墙黛瓦,各色游人,倒映着撑着竹排的老人,还有那零星点缀的红叶……如此美景,我怎能辜负?

        于是兵分两路,速度姐先出去门口等着,我则背着大包三步并两步,再去拍几张。太美了,太美了,这色彩,这倒影,这红叶,这竹排……我一路拍,一路啧啧赞叹。岸边是一圈卵石堤坝,走上去并不平整,结果半蹲取景时,一个趔趄,背包在后,重心不稳,膝盖重重磕在了地上,人便像顶着个龟壳趴下了,手机也飞了出去,把旁边画画的小哥吓了一大跳。他赶紧起身拉我,挤出个笑容,我冲他摆摆手,让我缓缓,让我缓缓。坐地上缓了好半天,腿能弯曲了,应该无大碍,手机也没事,实乃幸事。正好速度姐等不及了,催了好几次,我便起身,一瘸一拐,一步三回头又“咔嚓”了几张,这才心满意足,告别了宏村。

        回观两进宏村,撇开过度的开发,游客的人从众,这里还是值得一游的。此刻记录这一切,左膝盖还是受不了力,右膝盖也有淤青。曾听人戏言,小朋友才会摔跤,大人再摔,要笑死人的。昨日一天两跤,狼狈不堪,别人有没有笑死,我不知道,看到这一路拍下的美景,只觉这跤摔得也不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