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氛围是全家人最开心快乐的一年中最长时间。浓郁的家乡味道,年前期待,年后回味。
这些年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老人在家盼望孩子们早点回来,留守儿童等待父母回家,买票艰难史,春运挤火车人山人海,高铁PK飞机春运,摩托各种迁徙的工具和方式赶回家乡过大年。
而初一刚过又变成四处游玩,车水马龙,像蝗虫一样,一片片过去,一片片地方此起彼落。
更多更现实的想法是有钱,在哪里都是过年,有钱,什么时候都是过年。喜欢出国旅游购物过年的也在这个长假赶着制定攻略,设定目的地,飞抵不同的地方。传统意义上的年味慢慢淡了,变成聚会互相攀比,见面暗里较劲,亲戚之间问候,请准备好《春节自救守则》。
熟悉的过年场景,熟悉的礼节礼品,熟悉的联欢晚会,熟悉的鞭炮声,熟悉的年夜饭,熟悉的跨年时刻,熟悉的方言,熟悉的田间街道,熟悉的一干发小,熟悉的音容笑貌……
年三十当天,在家准备过年饭的气氛浓和,因为不想一年到头还随随便便,一家人分别洗菜,洗锅碗,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厨艺大师少不了,烧煮炖煲炒煎腌卤,最少两桌席,还有过后初一初二到初三的全部准备好,每家都赶在其他家之前放鞭炮这个仪式后,开始年夜饭,这个时候才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如果在外包席的一家人则是在家各种穿戴准备好,时刻一到,全部集聚宴席,因为少了传统的仪式,反正是过年开心省心就好,包席吃饭就如同结婚婚宴般,往往几十桌各家一起,特别一些的单独包间,气氛融洽,主持有序,边看表演边喝酒吃饭,多了轻快,少了感觉。三十年夜饭过后看春晚,年代感出现,看电视聊天的成熟些,年轻的是一机在手,全部都有,各自一个角落,一个人的洒脱,红包抢抢抢,集五福来来,全然不顾身边的重要,老人看着你紧盯手机的笑容,只是感觉你成长的快乐便已满足。小孩子呼朋唤友蹦蹦跳跳就去放各种礼花炸响。
春节联欢晚会似乎各个地方台都一样,重要的是收视率和广告费不是吗?为了不浪费时间,有趣特别的留到直播后挑选出来休闲时再看了,大部分人还是切换到微博,微信,简书类的社交网络工具,似乎这才是大众的需求,人文的兴趣,新闻的天堂,自由的道义。
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用品,越来越多的新闻突发频段,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闯入我们的生活,抢占了过年的氛围,剥离着传统的春节时光。
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近,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