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感冒都跟自己说,再也不要感冒了,因为实在太难受。
这一次就决定不要在意它,学着和它相处。还是会累,会难受,可是今天该做的事都完成了。
今天初一,早起和朋友一起去了凤凰山;6点上山,下来8点多,去机场附近她推荐的肠粉店吃早餐;感谢她一路听我絮絮叨叨胡乱讲一些有的没的,感谢她车我到世界之窗,11点左右到深博,连续刷了《眼界》和《识花绘草》两个展。《眼界》是以观星史为叙事主线,望远镜技术为主要展品内容,中国这几年的航天发展为总结的科普话题展览;《识花绘草》是以植物科学画为主题,展开的对植物、植物图鉴相关对展览。两个展览都很爱,因此周日带孩子来转了一圈,今天趁人少,再来刷一遍。尤其是《眼界》自己转了一遍,才梳理清了整个展览的叙述脉络,决定这两天抽空刷一刷相关科普书,有精力趁撤展前再去一次。flag立下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下午13:00转去宝图,用了近2个小时把冉浩的《动物王朝》刷完了,算得上国内阅读感和知识性兼具的科普书籍,很值得一读,翻到书封底,推荐语几乎就是松鼠会大v们的留言版呀,巴适巴适!
发现书就是不能放下,拿到就必须要快快读完。阅读《王朝》的经历更加证实了这一点。书的阅读体验感很好,得益于书的整体架构相当清晰,其中比较重点的语句都用特别的橘色标识出来,很利于快读。冉浩特别喜欢研究社会性动物,然而他非常克制的将社会性更强的动物放在了书靠后的部分,而且只给了蚂蚁2个章节。我读到200页以后开始酣畅,大约是作者创作到此时已经渐入佳境,也可能单纯只是我自己格外喜欢毛绒绒的小型动物(老鼠除外)。看到裸鼹形鼠不由得想起给泡泡讲过的《光溜溜穿衣服》的绘本故事,里面的小主角就是一家裸鼹形鼠,光溜溜爷爷实在非常可爱。
看到镶黄蜾蠃筑巢的画面,想起最近一直在朗读的《昆虫记》,法布尔曾仔细描述自己对镶黄蜾蠃的观察,冉浩拍摄的照片和描述是非常有力的补充。
从文字中感受到冉浩对鲸鱼和大猩猩透露出一种不同于喜爱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他的谨慎和小心翼翼,他的宁缺毋滥,我把这理解为近似于呵护的欣赏或尊重。
他对虎鲸和座头鲸的描述让人感觉,虎鲸就像是不懂事的孩子,而座头鲸有点像是偶尔会教训孩子的长辈。我这样拙劣的比喻当然不能代替冉浩在书中对于二者的描述,科普有时需要趣味性,但真实性更加重要,否则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名不副实的“伪动物小说”了。
冉浩单单把鲸和猩猩一类列出来,他认为他们是有自己的文化的,只是人类的角度暂时无法理解罢了。“动物有智慧,但不是人的智慧;动物有情感,但不是人的情感;动物有想法,但不是人的想法。甚至,我们还要说,动物也许有文化,但不是人但文化。”描述黑猩猩时他讲到了珍.古道尔,以及她记录下的“贡贝战争”来描述他对于黑猩猩文化的理解。
最后一个章节冉浩讲到了驯化。驯化不是可耻的事,多年前和朋友争论过这个命题,朋友站在反面描述人类的驯化给动物们带来的伤害,我却认为,驯化本身是当时人们的一种需要,我们应当为人类在政府自然路径中所做的努力感到钦佩;可是,现在似乎更需要转变思路,关注如何让其他动物的文化得以延续和保留?不仅仅是动物文化,还有许多许多正在悄无声息渐渐消亡着的少数民族文化、边缘文化......等等。
Everything will be fine,连同我的感冒。
感谢人类小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今天读这首秦风特别有感觉。真想念你…天还没有冷下来,自己就先病为敬了,一整天都处于特别好困的样子,早点睡去了。可能前言不搭后语了,想起《眠去》,去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