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语
为了不被拖延继续祸害,也为了完成《O_O的拖延症到极限执行自助手册》,我给自己列了一个计划,就是不断的学习和拖延症相关的知识,直到自己达到拥有极限执行力的那一天。
之前看了刘媛媛的课,自己一开始激情满满的战拖,成果也还不错,一步一步地克服了很多问题,那段不输出只学习的日子,甚至觉得自己的拖延症好了,还打算写东西给大家分享经验和策略,结果当我开始写文,才发现我其实只解决了拖延症的一些初级问题...
我并不擅长写文,虽然随笔随便写写能有千字,但给自己看的东西和要发给别人看的东西还是很不一样的。完美主义的我将很多脑中复杂网状的知识、图像化的思维用线性逻辑的文字方式表现出来后,怎么都觉得不满意,反复的修来修去,有灵感时落字如雨非常快,没灵感一小时也码不出几行字。那段时间除了写文困难,编程的基础知识也学得差不多了,到了输出的时候,写各种Demo时,时不时就要体会下“输出和学习完全是两个世界”...
写文和编程输出的双重压力,加上两者都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我的执行效率和产出指数级下滑,心力俱疲...步步为艰并不是最糟糕的事,拖延症的很多症状开始出现了,并且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拖延...我只能假装微笑了...然后在夜里茫然的躺着...呆呆的失眠...ㅍ_ㅍ...
这个处境显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困难事件的执行问题,拖延症是治不好的!!!
最终,我写总结分享的承诺也没有兑现,丢人又失败(っ╥╯﹏╰╥c),那些只解决了一些初级问题的方法,比如如何不看剧,如何不玩游戏,如何少刷文还是先不发出来了...在高压困境下,就算不做这些事,也会找其他的来做,最终占用主事件的时空,拖延复现...
我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解决困难事件的执行问题,在战拖小伙伴的推荐下开始读《深度工作》。很多我有实践经历的方法和认知,书中都写得非常的深刻准确,不像那些浮于表象的文;读此书时,基于“复杂网状的实践经历”而非“单向的线性逻辑”产生的共鸣感出现了很多次,这不是一本浮浅的书,是一本值得花时间深度阅读的书!!!
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个启发: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战拖框架!!!过去散乱的战拖,虽有诸多收获和改善,但很多问题最终遇到了极限,无法突破或解决,这是缺少知识的量和维度导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现在这本书就像给了我一个目录,这种感觉就像自己在探索一个迷宫,收集了很多散落在各个环节的碎片,突然有一天发现了一张地图可以将碎片拼接起来,呈现出通往各个藏宝点的路径,那一刻,当已有的知识和目录同时出现时,感觉心中出现了一个模糊的框架,我想只要我去填补完善这个框架,很多现在无法突破的问题会在完善框架的过程中被解决或突破现有极限。
阅读各种传记、发展史的经历告诉我:完善框架时很多极限会得到突破,极限往往是线性知识的终点,但对于非线性的框架式知识而言,可以通过吸收其他线性知识中的增益效果到框架中,使框架也获得增益,突破当前框架或其中节点的现有极限,而且这个极限往往是其中单个线性的最大极限所难以企及的。所思所往,逐渐明朗,感谢向我推荐这书的小伙伴~感谢作者~
在这强烈推荐此书给所有战拖的人,所有希望提升执行力的人。阅读和学习就像开放式的交流,能让人获取知识,能让人灵感不断,但并不意味着能付诸实践。夯实基础,让知识和灵感变成实用的东西,这才是我的目标。内化有很多方式,比如通过深度思考形成深刻或清晰的价值定义,比如通过模仿或使用来迭代方法、熟练知识,比如通过大量高频输入培育神经处理集群等等,无论方式如何,最终目标都是形成行为倾向、决策倾向、能自如的使用,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会了。
这周便会读完此书,并同时实践内化。后面我会逐渐写文,写一下读阅读时产生的摘记与灵感、思考与猜想,重点是实践与感受,欢迎一起读书交流,实践内化(و. ❛ ᴗ ❛.)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