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学习范围:第四课 希腊精神
上一篇我们说到哲学的起源,那么哲学诞生的条件是什么呢?作者认为第一是有充足的时间去思索宇宙、人生、死亡这类终极的问题,第二则是有思想的自由。两个条件可以说都比较客观,哲学是一种比较思辨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其二是对于政治环境的要求。而说到政治环境,这一讲中提到了希腊精神的两种状态:雅典自由和斯巴达封闭。
雅典的自由,可以说是一种当时普世的价值观,人人以此为乐以此为荣,他们不在意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更加追求精神的愉悦。当时没有大学,没有专门辩论的场地,雅典人民最享受的休闲活动就是在广场上扎堆探讨,永远都做好了讨论无论多么抽象多么深奥问题的准备。这可能是我们现代人无法相信的场景:在广场上随意溜达,看到有人在讨论,就上去参与,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就转投下一堆人群。“这种梦游式的走路方式常常酝酿着哲学沉思的胚芽”。
这么说来,学校(school)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闲暇(skholee)”也就顺理成章了。School本意是度过闲暇的地方,而在雅典人民看来,逛街喝茶打牌洗脚唱歌搓澡,都算不得闲暇,唯有“占用闲暇”的一类特定的事情,就是言谈,特别是学术性的讨论、辩论、演讲。所以能充分利用闲暇的时光去追求和享受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的地方,就是学校,就是“度过闲暇之地”。
同样是生活在希腊的斯巴达人,日常生活方式却和雅典人民大相径庭。他们信奉纪律,崇尚武力。他们的社会奉行禁欲主义和原始社会主义,从一出生就开始被选择,病弱的被抛弃,强壮的留下。斯巴达人民相信战争是人类最高级的活动形式,所以文化教育被极度贬低,他们说的少思考的少,甚至还会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为担心外邦的风尚会败坏自己的德行。如此糟糕的政治制度却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斯巴达人民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政治制度高度的稳定。
读者有可能会感到迷惑,如此极端的两种人民为何都出现在一个国家?因为这二者都实现了对卓越(arete)的追求。正因为对所信奉的东西追求极致,要求卓越,才会迸发更大的热情。所以雅典的指挥官们才会在一次战争期间的聚会上,会因为军官看到侍者英俊的面庞使用紫光一次夸赞而引起大家的讨论;所以斯巴达一位普通的士兵战败回国后,妻子会对他说为什么大家都战死了只有你回家?士兵在来年的战争英勇展示,用血与勇气洗刷自己带给家庭的耻辱(虽然后者是对追求卓越的狭隘理解)。但显然这样的政治土壤无法培育出能代表希望精神的哲学之花,所以回到开篇我们讨论的地方,哲学的发展离不开普世价值观,即有心情有闲暇去追求智慧,同样,也离不开思想自由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