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角色

永远别指望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能完全靠自己做到持续、勤奋地学习。

孩子的成长之路,需要一位足够坚定、勇敢、智慧的家长在背后支持、鼓励与引导。

要求孩子“靠自己持续勤奋学习”,其实是违背天性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负责规划、自控和决策的关键区域——尚未发育成熟。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控力、延迟满足能力和长远规划能力天然薄弱。贪玩、好奇、注意力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这才是他们真实的天性。

很多时候,“要求孩子自觉”,其实是一种隐形的责任转嫁。

不少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要自觉啊,不能总靠别人督促。”这话听起来是期望,但背后有时却是一种教育上的“省力思维”。一旦孩子做不到,家长容易陷入失望甚至愤怒,却忽略了问题的本质——从一开始,这个要求本身就可能超出了孩子当前的心智能力。

我们可以把孩子早期的学习历程,比作攀登一座高山:

孩子,是那个充满潜力却经验尚浅、体力有限的攀登者。

而家长,就是那个经验丰富的向导。

一个负责任的向导,不会站在山脚对攀登者喊:“你自己爬,我在山顶等你。”

他会提前探路、规划路线——引导;

会系好安全绳,做坚实的后盾——支持;

会在孩子气馁时说:“看,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鼓励;

更会在遇到陡坡险阻时,亲身示范,传授技巧——教导。

正是在这样的陪伴中,孩子逐渐学会如何攀登,积累起属于自己的力量与信心。也唯有这样,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他才真正具备独自征服更高山峰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