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七堇年的书,《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阔别经年,再读她的文字已经没有了那股荒蛮生长的冲动,剩下的只有成长的深深无奈。
这种无奈是从序言就开始的,她说:“我常常不解的是,为何我们而今常常惭愧当年的种种矫情,但却又暗地里明白,当初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的体会的确是真实而切肤的。”
年少时冲动而执着地追求着远方,那里烟花三月春暖花开,有着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现在想想,那些向往,不过是在高中暗无天日的忙碌生活中一种殷切的期待,在老师家长的重重施压下一种无声的反抗。
我们自以为的独一无二的青春,其实与他人无异。同样充满着敏感,叛逆和梦想。现在看来,不过是自以为是的矫情,为赋新词强说愁,把孤独当成了整个世界。
仍然清晰地记得午饭后一个人走过的校道,一旁是高大的乔木,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撒下斑驳的日影。
这条校道上的树木,在草长莺飞的春季突然树叶全部变黄枯萎,在清晨跑操经过的时候伴随着我们整齐的脚步簌簌落下。
春暖花开的季节,留下光秃秃的枝头和满地的落叶,像是落满了一地华裳。又在一个月的时间,迅速地冒出嫩绿的枝牙长成枝繁叶茂的模样。
这是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在春天落叶的树,或许是全球变暖气候紊乱,才导致它在不该凋谢的时候凋谢。但是从那落叶到枝繁叶茂的过程,我仿佛看到了某种向死而生的勇气。
安妮宝贝说:“一次次地死去又复还,不断循环又在跌倒处,这才是卑微。”
高三时,因为起伏不定的成绩,曾独自坚持着午饭后到教室刷题,空荡荡的教室落满了一地细碎的阳光,只有微风吹动桌子上的试卷呼啦呼啦的声音和自己写题的刷刷声。
忘不了教室里午后明晃晃的阳光和自己孤军奋战的身影,那时候孤独地坚持着,只为了心中遥远的远方。
哪怕暗无天日的高三生活夺去了自己所有的欢乐,也要努力追寻着唯一的光亮咬牙往前走。
曾无比地坚信,向着光亮那方,就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时候的自己,虽然表面上看着无比坚定,在内心深处,却无限惶恐。
总是有很多莫名的小情绪,有很多的无能为力,害怕自己不够努力,害怕未来的茫茫无期。远方总是充满梦幻般色彩,你努力去追寻却始终触摸不到。
在失眠的深夜轻易地被孤独和对未来的恐惧缠绕,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是否能够撑到终点,又在看到一些振奋人心的句子后满血复活,一腔热血地往前冲。
但是上了大学,脱离了那个迷茫困顿而充满希望的高三之后,突然感觉心已垂垂老矣,失却了对所谓的远方的热情和敏感矫情的心。
走过宽阔的校道,走过热闹的篮球场,走过繁华的街区,抬头望着秋日高远湛蓝的天空,想捕捉点什么,淡淡的情绪在心间浅浅划过,留不下一丝痕迹。
高三时那些莫名的感动和感伤,因为一句话就能激起的一腔热血,总是突如其来的泪流满面的冲动,种种莫名的矫情在现在看来是多么令人羞愧,而又如此弥足珍贵。
因为正是这些矫情,才让我们有了充满梦想、奋斗和迷茫的青春,有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