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宝坛四堡人,亦是九十年代初外出的弄潮儿。我既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自豪,又为家乡一些不成文的陋习感到悲哀,甚至于痛心疾首……
2019年2月12(农历正月初八)日,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则消息:桂西北乡村乔迁、新婚宴席一角,并附上实时拍的数种菜肴。未曾想消息一出,引来不少圈内朋友评论,而其中最最中肯的一条评论,要数我当年初中语文老师的评论:“结婚,人一辈子只有一回,这没什么。可进新房办酒,我是最不愿意去,也最难理解的!”我想,发出这番感慨的,不仅仅是我的老师吧?
不知何时,我们从期盼过年,到害怕过年,而且不胜其烦!究其原因,每每临近过年或正月元宵节之前,乔迁请帖,结婚请帖,就会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向你飞来——不行的就电话直达。而且每一张请帖或每一个直达电话背后 ,即便你不能亲自前往,而应当送的礼却分文不能少。从狗年的最少一百人民币一场,到猪年最少两百、三百人民币一场,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除了乔迁、结婚,你还要走亲访友,还要同学聚会,五花八门的 ,你都得掏钱打红包、凑份子。如果你不随俗,就会有人说你小气,不合伴等等,累癫气癫你克!
因为此事,我的儿子常常和我理论,儿子说,既然你那么的为难那么不情愿,你又何必一定要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我说,入乡随俗,有些事,似乎是约定俗成,你不乐意做也要得做。比方说 ,村子里办喜事,同个村子的,你不但要送礼,而且要有人去帮忙 。你常年在外的,不能到场可以理解 ,别人也不好怎么说你 ,如果在家却不去帮忙,那么你就犯了众怒,以后你家也有这样的事,别人就会袖手旁观,专等看你笑话。除非你自己到大酒店请酒席,否则你就该倒霉了。
听说我们邻村就有这么个人,无论哪里有红事、白事什么的,他到场时总不主动去做事,而是约人打牌消遣。后来他家有了白事,别人也不去做事,也是打牌消遣,晚上九点了都没人弄菜。没法,她和妻子只能到每张桌前给人下跪,求人原谅。因为我们乡村的鸡鸭鱼肉,都是头天弄好,第二天正席根本弄不来。
年前,我看到村子里,有个七十来岁的五保户去送礼。他的手颤抖地摸索着,好不容易,他才从上衣口袋,小心翼翼掏出三百块钱,递到挂礼的桌子。我问他的一个侄子,他一个月有多少钱,他侄子说,村子里照顾他,让他清理村里的垃圾,一个月连低保在内共有一千多吧!
听到他侄子的回答,我的眼睛 禁不住有些湿润……我有种被大山压迫着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我的邻村有个贫困户,被评为贫困户后的第二天,也大张旗鼓的给人发请帖,为“荣获”贫困户宴请亲朋好友!他说,自己无儿无女,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办场酒,也许这辈子再无机会。
想想也是,既然要办,谁都有办宴席的理由:无论大喜小喜,请上就好;不管你来他来,到了便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