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没有太多疑问,大家都认可我们需要成长,需要学习,据我了解,有很多同学订阅了不少的付费课程,希望自己能够提升能力。我也是这样,看到好的课程就想买,发现有意思的东西就想学,但最后把自己弄的疲惫不堪,越学越焦虑,深知学海无涯,那我到底要不要回头呢?
昨天听了付豪分享的得到大学课程中的“塑造者”思维模型,正好回答了我们的这个问题。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我们必须要让自己接受锻炼,从而开发出自己身上的潜力,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样的话好像很熟悉,老板或者上司在给自己安排工作的时候也经常说类似的话,有时候,还是觉得这样的话是不是别人拿来忽悠自己干活用的?其实是不是,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当你所做的事情,你能清楚地知道它对你的意义时,那么它就可以塑造你自己,而当你并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这些努力都只能算是,为了发现自己目标进行的探索尝试。
当你开始学习了时间管理,你可以尝试问一下,我接下来用它来做什么?不同人有不用的回答。有人会说,我要运用时间管理来让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条理,又有人会说,我要将学到的时间管理知识分享出去,帮助更多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还有人会说,我学习时间管理是觉得将来总能用得上它。大家发现没有,就是同样在学习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对于不同人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最后发挥的作用一定也不一样。对于第一个人,他最后能够运用时间管理来提升工作效率那就成功了,第二个人,是要有人来听他分享,那么他才算成功,第三个人,只要将来用上了时间管理,他就算成功。所以,努力需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上才有意义。
目标如此重要,所以它也是“塑造者”思维模型的第一条:明确个人战略,选择长期主义。有了目标才能谈战略,这在自然不过了,对于目标选择最好是选择那些有一定高度的目标,论语中就说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大概就是说我们在最求目标的过程中,通常并不会很理想地达到,总会差那么些,所以需要制定一个高一些的目标。目标设置高一些,那必然不是一两天能搞定的,追求的过程就难免会漫长,但当你认识到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更能坚持下来,知道每天自己都是在向着目标靠近。
目标的确定,战略的选择,长期的坚持原则都是属于选择的范畴。选择的方向对了,但实际上自己会不会跑偏,这还得求助导师的帮忙,一个人在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会花去大量的时间摸索,如果实在找不到导师,你在心中选择一个对标对象也是一个不错的自我反思办法,你可以对照他来看自己是否走在通向目标的路上,以及处于哪一个阶段了,这也是模型的第二条,寻找导师,校准自己的目标。选择不光要看你想要什么,同样需要看你有什么,不结合实际情况地给自己设置目标,往往很难坚持下来,比如你在选择去创业,你的项目已开始就要算出维持公司运转的现金流,预测未来现金流的变化,满足能够生存的前提条件,再说将公司做到世界500强,这才是一个靠谱的发展选择,所以选择的第三点就是,在冒险之前,找到活下去的最小支撑力量。
以上就是我们在塑造自我时,选择方面的三个要点,分别是明确长期目标、过程中校准目标、在出发前找到支撑自己前进的最小支撑力量。
在塑造个人方面,除了行动前地深入思考外,我们还应该知道如何朝着目标努力。如何努力,我们可以分别从4个方面来思考,分别是感知上、认知上、决策上和行动上考虑。
感知上,我们需要时刻要求置身于风险中,也就是让自己跳出舒适圈,感受到有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去主动学习思考。
认知上,我们需要区分投入的是费用还是资产,简单说,就是我们需要根据已开始选择的目标,来判断当下做的事情,花的钱是否有利于自己实现目标。
决策上,要用双门决策加单门决策,也就是需要多方面思考问题,更系统理性地判断,而不要抓住一个点,凭借一时之快去做决定。
行动上,我们要避免完美主义,判断出事情70%靠谱就可以去做了,一方面因为世界上很难有百分百确定的事情,另一方面,将可能出错的范围缩小,有利于对结果进行复盘。
以上,就是“塑造者”思维模型告诉我们的两大点,七小点,告诉我们在我们选择持续精进塑造自我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清楚自己的“选择”和如何去“努力”,以及它们具体的细节原则。
你是否头脑中能看清未来某一个时刻自己的画面,他是怎么样的形象,你愿意为那个未来的你付出当下的努力吗?想清楚了,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