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出奇制胜》读书笔记
干货分享:
《商业周刊》中曾指出一个人通往成功之路的四张门票是:家室、名校、婚姻、社群。
四张门票的来源是:1.家室门票,善于投胎;2.名校门票,父母栽培;3.婚姻门票,家族联姻;4.社群门票,人脉联结。假如这四张门票都没有或残缺不全,还有没有实现成功的可能?有的,否则为何背井离乡?又为何默默忍受剥削?当和别人沟通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时,可以问一句“这个世上有没有什么方法,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有没有人遇到和我们一样的困难却顺利过关?”“如有,那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什么样子?”,这种思路去分析生活中的困难就会有勇气坚持下去。《出奇制胜》就是在讲那些大多已经被别人用过,也确实有些作用的普世方法论。
很多成功事迹,我们要甄别主人翁有没有那四张门票,如果他有你也有,那应向别人学习如何使用门票,若他有你没有,要思考如何得到门票;若都没有,那应从这类人身上总结规律——他们是如何曲线超的车?反观同龄人,对比一下彼此这三年五年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差距(经济能力、事业高度、幸福指数等)?因此,得出一个结论:谁能找到人生的“智径”并顺利走下去,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然而“智径”不是固有思维里的投机取巧,它和“小聪明”是有区别的,比如书中的蕨菜案例。
出奇制胜,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孙子兵法:势篇》。三个步骤九个技巧:1.缩短行程(换梯术、师傅领进门、快速反馈);2.擅于借力(利用平台、抓住浪潮、超级联系人)3.一飞冲天(创造动能、大道至简、十倍思维)。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并尝试解答一个问题——成功是什么?既然本书想提供一些实现“成功”的方法,那我们就应该先去思考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自我才算“成功”,然后再运用其法,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纵观古今中外所有值得拿来给我们做“榜样”的人物,他们对“成功”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厚黑学》里教你机巧算尽,《菜根谭》里又说减三分让人尝,明明苏格拉底宁可身死也不愿苟且,偏偏马基雅维利又扬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到这里,可以看出所谓“成功”就当事人而言不是一沉不变的标准,更有可能是一种对该个体而言“高幸福指数”的生存模式。
那幸福指数的构成都有哪些呢?我觉得用马斯洛的观点就足够了,它的构成应分别是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五个层次由一到多依次叠加构成“金字塔”状,把人的需求(追求)描绘成一种发展变化的动态趋势,一定得是“金字塔”状吗?这个社会上确实存在着或是说确实有人认为:只要某一刻满足了其某一点需求,那就 “成功”了,比如巨额财富的追求到拥有、比如为了事业自我牺牲或自我超越、比如说性命攸关时的一次舍己为人等等,谁能说救了富家少女罗丝而放弃逃生机会的杰克不是在爱情和自我实现领域里的“成功”?必然有人认为某一需求可以无需太多或客观无法按这个顺序渐进,那幸福指数的构成能不能是“矩形”?“圆形”?“椭圆形”?
眼看这个问题快上升到学术的领域了,我先打住。毕竟每个人想要什么,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达成,又“如何如何”的失败过再“快速反馈”后实现了,这都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清楚的。
可见一个人的终极追求不是靠只言片语就能说清的,能拿来说清楚要什么和如何要的也就只有短期目标了。我想《出奇制胜》里要讲的,更多是提供分析和实现短期目标达成的方法,像“换梯术”、“师傅领进门”、“快速反馈”“利用平台”、“抓住浪潮”、“超级联系人”、“创造动能”、“大道至简”、“十倍思维”……
这九个步骤可以概括为:1.如何通过或是规避不必要的困境;2.如何找到扩大成功概率的方法;3.蓄势待发中如何蓄势,又如何待发。
说来说去,回归到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讲的容易,做起来却无从下手?”,我想尝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不论是《出奇制胜》还是其他同类的书,讲的方法要看适不适合,如不适合,不要纠结,这个世界一定存在适合你成长的方法,这个不适合没关系,直接放下。如何判断适不适合呢?看自己愿不愿意尝试这些做法,倘若连尝试都不愿意,就更谈不上坚持了,也不要想着用“自控力”或是“意志力”迫使自己,力是相互的,倘若精神支配得不到身体的配合,那这样做只会导致精神上反感和身体疲倦。
其次,如果前期的尝试还算顺利,那就“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好了,所谓书中“缩短行程”里的三个技巧,都是在讲“开山搭桥”的具体方法,相比较一些“死磕”做法,这算是“变通”了。那如果遇到了“不容易开的山或是难渡的水呢?”那就要一些高级的变通方式,像“擅于借力、一飞冲天”等等,讲的是“找点捷径、玩点花样”。这些也是我们在短期目标实现过程中要具备的基本工具。
可是就像之前说的那样,学完这些不过是扩大我们成功的概率,主观因素上的统一尚且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做到的,客观因素更是因人而异。比方说有的人面前的山高,有的山矮,有的连绵不绝的丘壑,有的一马平川,有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有的“白银潭里一青螺”,除了山和水的难度不同之外,我们在开山渡水的时候还难免遇到些禽兽,《老人与海》里说——“和那些厉害的鸟兽相比,人算不得什么”,鸟兽都如此厉害,更何况还可能遇到“鸟人”。是啊!短期目标的实现尚且有这么多主观客观的因素阻挠我们,更别说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了。但你还是会向着那个既定的方向去的,不是吗?因此我要引用书中的那句“天生不同凡响,何必低调藏拙”,既然目标已定,既然想法已定,那该“砍柴”便“砍柴”,该“挑水”即“挑水”是了。
我本不想用鸡汤作为这篇读书笔记的结尾,还是说一句吧:“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人不是为失败而生)...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读书品鉴卡(最高五星):
书籍内涵星级:3.5
阅读触动星级:3.5
体验收获星级:3.5
个人实用星级:3.5
综合推荐星级: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