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侮怎么办?这是六岁以下儿童父母异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网上的跟帖和实际的线下交流来看,“打回去”确实是占比很大的回答。
作为父母,作出“打回去”的回答很容易,在这里我也不准备讨论这个选择的对错。我想讨论的是:在一般情况下被欺侮的孩子是否具备打回去的能力?如果他们不具备这种能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从个案的纠缠中走出来,去分析孩子被欺侮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
在孩子被欺侮这样的事件当中,无例外地有两个对象:欺侮者、被欺侮者。欺侮者为何欺侮人先不谈,被欺侮者是出于什么原因被欺侮呢?
通常,被欺侮的孩子都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之一:社会化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同伴交往,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自信心不足,日常行为退缩保守。
社会化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正确的和同伴交往,避免同伴冲突,同时,这类孩子同伴关系良好,有众多的好朋友,即使爱欺侮人的所谓“熊孩子”也会尽量避免和这类孩子发生冲突,因为“熊孩子”这时候面对的是群体的力量。而社会化能力不足的孩子本身在同伴交往中就容易发生冲突,而且很少有朋友,“熊孩子”在冲突发生时较少顾虑。
而对于“熊孩子”来说,自信心不足的同伴是他们的天然“猎物”,因为这些孩子在日常行为就表现出退缩弱小的特征,“熊孩子”很容易从这些孩子身上体会到力量的快感。熊丙奇院长说“一味忍让退缩会形成懦弱的性格”其实是倒果为因,真相是正是因为性格懦弱缺乏自信才会一味忍让退缩。对于孩子来说,自信更多的是从心理层面上的一种体现,并非孩子身体强壮有力气就会自信。我们基本上很少看到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会被人欺侮的,有自信心的孩子是有气场的,这个气场“熊孩子”是可以感受接收到的。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化能力不足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呢?其实根源都在于父母。孩子的社会化能力是需要大量的同伴交往机会来,而有些孩子的父母则不能或者不愿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孩子。而一个孩子的自信心则是建立在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接纳肯定之上的。信任是相信孩子,孩子的事不包办不越界不替代,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做决定;接纳是对于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予以包容,即使面对孩子的各种错误,也能明白孩子是从错误中成长,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营养,不抱怨不责备,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自信心就自然生长。而有的父母则对孩子一方面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凡事包办替代,孩子没机会去发展和成长;另一方面又对孩子的错误采取严厉对待的态度,责备埋怨甚辱骂以至于肉体上面的惩罚,孩子不被接纳不被肯定,心理上感受不到安全,对错误抱有恐惧心理,对人对事退缩保守,自信心自然无法养成。
其实,我们不妨去观察或者自己去体验,那些赞成打回去的父母在生活中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吗?所谓的赞成打回去是不是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想法投射于孩子的身上,让孩子去背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