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过一篇关于spenser和大锤的写作套路的文章,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点就是用故事思维去开头,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
spenser说:“你的开头能不能撩起读者?”
大锤说:“文章的开头有七个步骤,就是按照故事思维进行拆解得来的。”
很常见的一些文章他们都喜欢写我的某某朋友,经历过了什么事,尤其是咪蒙的文风:我的朋友怎样怎样,引出一个话题,再讲自己的三点体会123,再列举个例子和总结。
1.为什么故事写作法,这么受欢迎?
《故事思维》这本书的作者安妮特.西蒙斯曾经说过:“说故事永远是以讲道理。通过某种经历或者对个人经历模拟,即通过故事让人看到,才能改变他们的信念。”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是感性能做的决策,并不是人们想象的理性做决策。而故事很好是她麻痹了的我们的理性脑,通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达到细节的描写,这些真挚的情感,十分有冲击力的故事会紧紧跟随自己的本能情感。
讲好一个故事,能够让读者降低阅读门槛,读者读的也轻松有趣,因为故事悬疑性,读者会想要探寻事件的真相会继续阅读。
需要一个故事,就相当于你已经写好了一篇文章。因为你已经吸引住一大批读者来看你这篇文章。
2.如何写好一个故事?
故事叙述法,讲的是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人物,发展,结局,解决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具体的故事叙述法,包括时间推移法、时间脉络法、主旨发散法。
✔时间推移法
按时间先后顺序推动,小到每一分的变化大到每一年的发生大事。
作用:可以推动故事和情节往前发展;有现场感和紧迫感。
当时间与事件产生联系的时候会有现场感和紧迫感,列如商业电影里爆炸倒计时的桥段,镜头多次切换到定时炸弹上的时间再切换回到时间各个场景中的故事,通过时间与事件:一来提醒观众时间越来越短,二来危险却越来越近。
如何写?时间推移法并不是记流水帐,前一秒发生了什么,后一秒发生发生什么事。事件应该当做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利用制作时间表格的理清时间关系。
首先,在表格中列清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其次,要找到时间发展中的规律,比如越来越接近目标,或者即便因为某种波动,但最后还是达成了一定成果;最后,要注意不同时间事情的内在联系。
比如,我们会发现下一秒发生的事不一定跟上一秒有关,也许跟三个小时前的安排有关。所以在使用时间推移法的时候,不但要弄清楚具体的时间节点,也要抓住时间推进中的关系。
✔事件脉络法
根据事件的推演,写出事件一步步的发展规律。由三个部分构成:起因,经过,结果。
鲁迅有一篇文章叫《一件小事》,说自己乘坐的人力车挂倒了一个老太太。看开头,这件事可大可小。那到底扶不扶呢?车夫和作者各自是怎么做的呢?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作者很担心老太太惹事,心想还是赶紧走算了,反正也不是车夫的责任。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您怎么啦?”“我摔坏了。”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车夫却很认真地对待这起交通事故,这让作者有了很大的感触。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我没有思索地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车不能坐了,作者也掏了一把铜元,然后陷入了沉思。
如果非要细分的话,有如下几个情节步骤:坐车—撞人—勘查情况—纠结—车夫救人—进巡警房—掏钱给车夫—沉思。这每一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因为坐车才有了撞人,因为撞人才有了勘查和纠结,然后车夫进了巡警房,车坐不了了,但故事的主人公也因这件事受到触动。
如何写事件脉络法?可以根据流程图来写,人物和故事沿着某种线索在往前发展。
符合正常时间先后,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也有先有结果的,这种故事的手法是倒叙,以夸张引人注意的形式去写;也有先表达经过,这种是插叙,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主旨发散法
根据核心点向外延伸,有些散文或者情节推进不明显的文章,可以按照主旨发散法去写,所有的内容都围绕一个核心点展开,也用以支持主旨结论。
有一篇文章叫《这不是一颗流星》,主旨是孙子和外婆的感情。作者写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马戏团表演,孩子突然说,要是黑熊死了就好了,就可以有熊皮手套了;第二个场景,病房里,孩子在外婆的耳边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给你买一副熊皮手套,这样你的手就不会生冻疮了;第三个场景,外婆去世了,孩子如星星般的眼睛一闪一闪地说,那怎么昨天做梦还梦见她了呢?
这三个场景都是围绕着孙子和外婆的感情这个主旨,并以这个主旨为核心,发散出很多回忆的小碎片。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再次回到这个主旨。我想跟他说梦的原理,我想跟他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可是我什么也没说,我模糊的眼睛里只有孩子那星星般的眼睛在一闪一闪。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王周生《这不是一颗流星》节选。
故事的时间先后顺序,事件的脉络发展,主旨的发散归纳,这都构成了故事的三种写法。
——完结
为了写清楚,我特意摘录这本书作者举的例子,看我不爱你们~点个赞,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