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的时候,曾拜望过一位自媒体大V,当时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就许多共同关心的话题交换意见后,大V亲切指出个人身为一名吃货,业余可以尝试下食评、探店类文章的撰写工作,虽然对方言比金玉,但自家实有难言之隐不便多提。大V不知道,我的文章有毒呐。
虽然说一名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的新青年不该有任何封建迷信表现,但正所谓事情胜于雄辩,事实就是举凡个人给过差评的餐饮店,基本上,都-都-都-都倒闭了。
这一点,在近些年间已经无数次应验过,并且名单上的客户还在增多,以上,是路过一间之前给过差评的饭馆时惊见其已经变成一间超市时第N次叹息并感慨时得出的结论。
举个远点儿的例子,去年夏天时,去过一家感觉非常糟糕的日料店,吃过之后一直没顾上写评论,待到整理照片之际终于想起来要写之时,却发现此店早已消失不见,当时立即有一种,我是不是有超能力的赶脚来的。话说,这家店是开在朝外SOHO的,客源之丰富,自不必说。当然,客源丰富的同时,竞争之激烈也是可以想象的,再来,此间开店的租金之高,更是可以预料。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吧,现在三里屯的网红店脏脏包,大家都是听说过的,可说实话,这家店现在是否赢利,还真是不好说呢,毕竟租金、人工、原材料这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开店挣钱这事儿,真的是难上加难啊。
所以,归根结底,总结起来,不是自家有什么金手指,超能力,而是大环境与小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餐饮行业,自古便有“勤行儿”之称,如果外不重宣传推广,内不管菜品、服务,主观上不去努力,再加以客观上各种压力,似乎只有一个结果可期。
于是,最终,关店就成为唯一的结局,写到这里曲指算去,自家眼见过起高楼、迎宾客、楼塌了的店怕就有十几家之多了,这还是随便想想就能数出来的结果。
当然了,为何自家的评价如此之精准呢,无他,个人一向是个“无可无不可”的人,可以说在顾客群里是最好满足、最好说话那种群体了。那么,连个人这种最好糊弄的顾客都糊弄不过去的店家,最终走向倒闭,似也是不出意外的结局了。无他,成功的道路,通常都是由荆棘铺就的。就像作家李筱懿那篇著名文章美女都是狠角色里面说的:
我曾经采访自创品牌咖啡馆的女老板,对她说我的梦想也是开咖啡店。
她轻轻地笑笑,跟我聊每平方米的房租,客单价,员工培训,店堂布置与氛围营造,供应链管理和采购,连锁加盟扩张发展。这些硬梆梆的字没有一个和浪漫有关系,她更不是我原先想象中捧杯咖啡看本书在冬日的暖阳下窝掉一个下午的爽人。她总是在巡店,从一家店到另一家店,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忙碌而麻利,很少说多余的话,很少做无谓的事,她告诉我,这才是咖啡馆老板的真实生活,脚踏实地努力出来的安全感。
写了这许多大实话,还是要有个正能量的结尾哈。最后祝每个认真开店的老板财源广进,生意兴隆。愿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不被现实辜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