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没有标准答案,在在人生每个阶段的答案,是不同的,对于不同性格倾向和理想的人,也可能大相径庭。我认为,我们活着的每个当下即是意义,当生命片段累积起来,你这一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便是一生的意义。
我读到《资治通鉴》里豫让的故事,这对我有启发。
晋国智襄子被赵韩魏联合剿灭后,智襄子的大臣豫让,筹谋为他报仇。豫让的报仇方式很直接,也很壮烈,类似荆轲刺秦。
他先是伪装成涂刷修治厕所的人,在赵国国君赵襄子如厕的时候,准备行刺他,但是赵襄子的第六感太过灵验,感觉到杀气,派人搜索可疑迹象,抓到了豫让。但赵襄子念豫让为忠臣,也挺惜才,放走了豫让。
第一次没有成功,豫让就计划了第二次的行刺计划。为了成功,他用漆涂身,把自己弄成癞疮病人,而且吞下火炭,弄哑嗓音,伪装成街市乞讨的人,潜伏桥下,等待赵襄子经过。可惜的是,赵襄子又是被命运照拂的那一方,行至桥下,赵襄子的马受了惊,然后赵襄子又预感到什么,派人进行搜捕,这次豫让终于成全了自己的杀身成仁。
豫让身边的人曾劝过他,凭你的才华,投靠赵襄子,取得信任,再谋划刺杀,不是更好吗,何必采取壮烈且又冒险的行动。
豫让的回答是,如果投靠了赵襄子,便就是承诺做了他的臣,再去刺杀,便是怀有二心。我如此行事是为了,“让天下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豫让的理想很宏大,行为很忠烈,但这是有意义的吗?尤其是在诸侯纷争,文侯将相禽择良木而栖的春秋战国时代。
意义不属于人,属于我
从天下人后来的行为处事来看,没有。从豫让个人角度来讲,有。哪怕这个意义只是属于豫让一个人。
虽然豫让以天下人信念为己任,意义的承载者仍旧是他一个人。
我决定,当我和谁再次谈论意义的时候,不说生命的意义,不说人的意义,只说我自己的生活的意义。当主旨不再宏大,不再抽象,只说自己,今天,当下,意义便柳暗花明。
我今天工作不顺,但我学会了看懂一点人情世故,这是意义。我心情不好,吃了一顿火锅,感觉开心了一点,这是意义。我压力大,没朋友,没有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但我依旧努力地活着,承受住了挑战,这是意义。
意义的升华,先过好自己的生活
意义有没有高低之分,虽然都是相较于自己的生命体验而言,为人奉献的意义是不是比我吃喝拉撒的意义要高尚?
我们都是普通人,找到自己俗世的意义是第一件事,然后,若能把光照进别人生命里,让别人的某个瞬间因为你的出现,而幸福一分,少忧虑一份,这是意义的升华。
但意义的升华,不要强行为之,要顺其自然,修养心灵,习与体成,该出手时,承担责任。疫情到来的时候,医护人员勇敢站出来,志愿者勇敢逆行,他们为了他人的生命而奔忙,这是意义的升华。但他们不可能不会为了能成为英雄,而期待一场灾难。
我想要把时间花在赚钱上,可以称作意义吗?我认为可以,只要你自己真的认为值得。
但也许我们可以做的更多,不要忘了,孔子为政,他也是圣人;戚继光很会拍马屁送礼,拉拢人心,他也是民族英雄。乔布斯晚年,曾后悔没有花更多时间在性灵的修养上。
佛家有种说法,人这一生来干什么的?人来这世上是学习的,学习宽容博爱,学习怎样幸福地,心安理得地过一生,学习如何和光同尘,同时超越俗世。
最总重要的是,不能只是陷入寻找意义的过程,身体发肤都在为意义失踪而痛苦,却不尝试着探索生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