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曾有个新闻报导说,有一个小孩,因为他妈妈想让他回家吃饭,但他却想再在外面玩一会,就开始满地打滚,发脾气,哭了好久。现在,很多孩子一和大人意见不一致,为了让大人服从自己的想法,就特爱用生气的方式去解决这样的冲突。每当这样的状况发生时,你是不是也会感到既着急又无助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孩子和你意见一不同时,就爱生气,你该怎样跟孩子沟通说话,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如何处理这样的分歧与冲突。
我们先来听一段对话,请你边听边思考,这个妈妈解决这类问题时,跟孩子沟通方式哪些是错误的。
妈妈:晚上咱们去奶奶家吃饭。
儿子:晚上我想去看电影。
妈妈:电影明天再看,我都跟奶奶约好了。
儿子:那你们去吧,我自己在家吃。
妈妈:不行,必须去。只要跟你意见不一致,就耍脾气。
儿子:我没有,我不想去奶奶家吃饭。
听完这对话,你觉得这位妈妈,在沟通过程中,主要问题出在哪里呢?
对话中,这位妈妈一开始就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方式,告诉孩子明天再去看电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快速统一意见。但很显然,这种强制统一意见的沟通方式,对问题解决的效果很差。孩子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很快就进入了生气模式。这是这个妈妈沟通的d第一个问题。接下来,这个妈妈又开始算起了旧账,说孩子只要意见不同,就耍脾气,然后还给孩子贴上一个“爱耍脾气”的标签,但这样的处理,对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实际的推进作用,反而会引发孩子的自我辩解。在辩解的过程中,孩子就用否认发脾气,撒谎说自己不想去奶奶家吃饭,来回应妈妈的算旧账、贴标签,但其实,他说不去奶奶家吃饭,是因为他原本想去看电影被拒绝了。
你看,一个错误的处理模式,不仅问题没有解决,还让孩子学会了用撒谎来应付家长。其实,当和大人意见不一致时,之所以孩子会选择生气,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除了生气以外,他还有什么更加积极有效的选择。这是一个处理问题的习惯,不是靠着一次两次,就可以让孩子完全建立出新的问题解决模式,而是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
那具体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我建议你可以按照“明确无效,统一双赢,日常培养”的流程来进行处理。
所谓“明确无效”,就是说,你要直接跟孩子明确,你这样用生气、对抗的方式是解决不了分歧问题的,我是不会因为你的情绪而轻易妥协的,你无法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关键你要让孩子明白,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会很不舒服。通过这样的操作,让孩子更多的意识到,自己选择的处理模式,性价比非常低,比如,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人与人之间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你这么大了,还用生闷气的方式解决问题,别人是不会配合你的。给自己气的怪难受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改变。这个太不值得了吧?”这样的方式,可以从侧面去推动孩子做出转变,为后面给出建议、引导孩子转变做铺垫。
那什么叫“统一双赢”呢?这一步的重点就在于,让孩子能够意识到,其实分歧如果通过恰当的处理,也是可以统一的。当出现分歧时,每一个人都只是坚持自己的看法,结果就是不欢而散,谁也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可事实上,生活中大多数的分歧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存在什么原则性的问题。这时,如果让双方的诉求都能适当满足,这个分歧自然也就化解了。所以,你要学会让孩子建立出一种,遇到问题需要的解决,而不是对抗的初级意识。
这个过程就需要你有一定的耐心,不能为了急于求成,强制的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尽量在处理的过程中,不去提及过去,将焦点放在将来可预期的收益上。比如,你可以这样说“那你想想,有没有可能在什么情况下,这两件事情我们都可以实现呢?”从而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
我们再来说说'日常培养',前面我也提到过,你跟孩子的沟通,是要帮孩子建立出一种问题的解决模型,而不是解决某一单次的冲突。这种思维、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修正错误模式,建立新模式,自然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你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当孩子用“生气”这种方式来解决分歧时,不能让他获得成功的感觉。慢慢的,他这种生闷气的方式,自然也就失去坚持下去的动力了。当然,并不是说你要简单粗暴的跟孩子对立,而是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协助孩子做出转变。当孩子选择新模式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多给予及时正面的肯定,让新模式的收益扩大化,最后慢慢固定下来。
那按照这种解决思路,前面的对话或许就可以变成下面这种模式了:
妈妈:晚上咱们去奶奶家吃饭。
儿子:晚上我想去看电影。
妈妈:可是我跟奶奶都约好了。
儿子:那你们去吧,我自己在家。
妈妈:你看又生气了。这样你难受,也解决不了问题。要不你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看电影又能去奶奶家吃饭呢?
儿子:如果要是吃饭早的话,看电影或许也来得及。
妈妈:那你就查一下电影的时间,我也问一下奶奶那边晚餐准备的怎样了。
儿子:好的。
妈妈:你看,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多分歧,都靠着生闷气、对抗来解决,那我们的生活圈子,不就越来越小了吗?如果愿意多尝试一下,很多的分歧,其实都是可以统一的。刚才你提的这个方法就不错,以后可以多试试这样的方法。
听了这段对话,你有没有一些启示呢?所以,当孩子一跟你意见不合,就生气时,你要让孩子意识到生闷气方法的无效,分歧除了对抗以外,还有很多的方式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统一,才会推动孩子做出转变。当孩子体验到新模式的收益,在生活中多次尝试,慢慢就会帮助孩子培养出,更加积极有效应对分析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