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60岁老朱头又重新摆起了他的地摊。
老朱头年轻时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半辈子勤勤恳恳地在土地里刨食,种粮食种果树,从来都没有做过买卖。
03年的时候,小县城也赶上了房地产发展的大潮,村里的土地都被征用了盖楼房,政府大方地赔给了他50万块钱,这50万在当年能在县城里买两套100多平米的楼房,是一笔巨款,这一年老朱头43岁。
没了土地的农民就像没了吃饭的饭碗,手里握着的的赔款也总有花完的那一天,所以总是要找点事情做才行。
老朱头打出生起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两只眼睛盯着存折上那一串长长的数字,脑子里开始有了点想法。
他找来朱嫂,俩人商量着要不要用这笔钱做点小买卖养家。
两口子养着两个大闺女,一个正上初中,一个在上小学,都是在要钱花的年纪。虽然以后不用给她们两个准备房子,但是也要给攒出来一笔嫁妆。
所以俩人合计了好几天,想着投资大买卖风险太大了,外一赔了可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想找地方去种地都不可能了。
最后,经过村头老柴头的建议,俩人决定摆个水果摊卖水果。毕竟他们种了这么多年的果树,见过很多来村里收水果的人,收完水果再拉到街上或店里去卖的,听他们说的并不难。
被征用的土地很快开工了,一群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开始热火朝天地施工,老朱头也开始摆起了他的水果摊,摊子就设在工地旁边新修的马路边,三轮车上放了块木板,再把果子摆在木板上。
自从工地开始施工,这条马路牙子上便摆起了各种小摊。有卖盒饭的,有卖大饼的,还有卖各种年糕小吃的。出来摆摊的人都是村里没了土地的农民,邻里邻居的都认识。
第一天去出摊的老朱头还有点不好意思,他把车推到马路牙子上,自己搬出个小板凳坐在那,一会儿瞅瞅对面工地上干活的人,一会儿跟其他小贩侃侃大山,讨论一下怎么把多卖出去点东西。
工地的工人们干完活儿,三三两两地从里面走出来买饭吃,顺便也发现了老朱头的水果摊,便一窝蜂似的围了上来。
老朱头一大早起来就去了批发市场,挑挑选选先进了两筐水蜜桃,个儿大新鲜,使劲一捏能捏出一股水儿来。
工人们干活的工地上尘土飞扬,一个个都口干舌燥,看见这么水灵的桃子便情不自禁地想买点尝尝。
没一会儿,老朱头儿的两筐水蜜桃便见了底。
捏着手里的钱,老朱心里乐开了花,没想到买卖这么好做。回家前,又从隔壁的摊子上买了两块豆沙馅的年糕,准备回家给闺女吃。
朱嫂看见他这么早就回来了,心里想着是不是他不会卖呀。抬眼再往后面的三轮车上一瞅,两个筐竟然都是空的。
“都卖完了?咋卖的这么快呢?”朱嫂一边给老朱头儿拿盆儿洗脸一边问道。
“进货进少了呗,人家都不够吃呢,说让明天多拿点,还说要带点别的水果,他们平时都不好买”。
“我还怕你不会卖呢”。
“就说你瞧不起人,这有啥不会卖的,你都不知道刚才有多少人围着买”。
“有人嫌贵没,咱家价儿有点高”。
“这倒是没有,你说他们工地上干活的也挣不了多少钱,咋都不还价呢”,老朱头有点想不明白。
“嗨,别管这个了,明天多进点货,人家买的多就免费送几个,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