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教育永不褪色——读于漪老师的《“育什么人”是生命线》
“一辈子当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用来度量自己的短处,一把尺子用来测量别人的长处。”......每每读到于漪老师的这些话,总有一种如饮仙露琼浆之感。一位耄耋老人,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从旧社会一路走来,亲眼目睹了中国教育从旧社会发展至今所经历的磕磕绊绊,切身感受了中国教育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自我疗伤、自我修复给个体带来的改变。也许正是经历了太多,作为中国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于漪老师始终关注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并以自己的方式为教育事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除了行动上的,还笔耕不辍撰写有关教育的文章,表达对教育殷殷的深情的同时,也以自己的行动为教育同仁树立榜样,砥砺他们前行。文章《“育什么人”是生命线》,语短情长,在表达自己对教育真意理解的同时,也是为广大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教什么、为什么教”指明了方向。
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应完成的核心任务。显而易见,对教育这项复杂的社会性事务来说,育人和树人是其使命的精义所在。也就是说,教育要不走样变味,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是基本保证。与工业生产加工追求高速度、高产出不同,教育属于农业,它讲求的是“慢工出细活”,急于求成只会把教育带离正轨。之所以这样说,源于教育加工和改造对象的特殊性——活生生的,有思想意识和情感的人。人的成长除了身体的,更有思想和心性的。物质营养的供给可以满足肉体的需要,对精神的涵养和灵魂的塑造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精神的供给和思想的引导与改造才会对人格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很显然,欲成为人格健全、思想丰盈、精神饱满的堂堂正正的人,离开教育是很难实现的。
大道至简,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众所共知的,而且关乎每个人。可是,回归到教育的现场,认真审视当下教育的抄手们在践行教育时采取的方式和投注的价值期许,能够真正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抵达教育本义的为数不多,与于漪老师所倡导“我们的教课,我们的育人,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还要带着理想情怀,要有责任担当。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让我们的孩子在自己的心中点亮一盏明灯,知道自己的人生怎么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相去甚远。这种背离的发生,很多源于对速成和功利的追求。
快节奏发展的时代,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这里的质量不是简单的具体的数量和有形的实体,而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拥有的眼界和胸襟,以及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不是简单地看分数,也不是看某一个学科的成绩,而是看培养的人的质量。”但是,以这个标准去衡量当下的教育,这种符合要求的为数不多。因为考试的逼仄,因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因为要以所授学生为扬名立万的工具,因为......所以分数、成绩、升学率成为压在当前教育顶上的三座大山。有了大山的挤压,面对社会的需求和家长的诉求,加上业内残酷的竞争,教育不得不迎合社会公众之需,把抓分数、抓成绩、抓升学率作为核心工作。至于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些虚无缥缈的指标只能交给自己。能不能达成,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很显然,教育园地被怪力乱神的戾气充斥,虽然短期内看不到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造成的伤害会日渐突显。而要改变这种对教育投注的畸形价值追求的做法,关键在于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眼界决定境界,思想决定高度。一个被功利思想裹挟的,把教育视为捞取名利资本的人,他的言行举止只会给教育带去浊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只有深谙教育的真意,并以其为指导和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戒尺,按照教育规律办事,遵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传道受业解惑”,才不负师者的称谓。从某种意义说,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出来就是什么样的人,短视与功利的老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对教师来说,如果能够把“‘育什么人’是生命线”作为工作的核心理念,就不会太在意分数、排名,也不会纠结于评优评先,会生活得更为自适洒脱。
行文最后谨记于漪老师的谆谆告诫:“新中国的教师,我们应该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非常好,一辈子都要锤炼立德树人的大基本功;我们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宝贝,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应点燃他们心中的人生的明灯,让他们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国梦担起自己的责任。”(安徽省霍邱一中城南分校 陈士同)
附原文:
这么多年来,因为我的教师同行们、专家们以及学生、家长们的厚爱,我在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历程当中克勤克俭,做了一些工作,说到底,就是坚守了一个新中国教师的本分。
我深深体会到,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我讲的教育质量,不是简单地看分数,也不是看某一个学科的成绩,而是看我们培养的人的质量。
我们培养的高质量的人,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不管我们教什么学科,在学科内还是学科外,都必须聚焦在培养有中国心、中国情的下一代上,要让下一代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本领。
因此,我觉得我一辈子在做的,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是第一位的。其实,几十年来,我一直是抱着感恩的心来从事育人工作的。因为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现在,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从事伟大的建设,我们可以从容地培养我们的孩子,从学前教育的小朋友一直到研究生、博士生,可以说这七十年我们真正创造了人间奇迹。
我们的教课,我们的育人,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还要带着理想情怀,要有责任担当。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让我们的孩子在自己的心中点亮一盏明灯,知道自己的人生怎么走。这是教育的关键。
所以我说,我做学科教师也好,班主任也好,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也好,校长也好,始终不忘记,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不忘本才能珍惜现在。曾经有人讲过,没有经过地狱的人,不知道天堂的美好。我们的孩子是长在甜水里面的,我们一定要让他们不忘本来,不忘曾经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
我想,我们做教师的责任担当,不仅仅是了解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意义,还要认识到它是跟民族的兴旺发达、跟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的。我早就讲到,育人是第一位的。
“育什么人”是生命线。我们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宝贝,最重要的就是,点燃他们心中的人生的明灯,让他们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国梦担起自己的责任。
我一辈子教了很多课,做了很多工作。我经常反省反思,虽然自己的水平有限,但是在党的长期教育下,我真的是不忘初心。我们的同行、专家的很多优秀事迹对我是很大的教育。
所以我一辈子都在思考,一个新中国的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非常好,一辈子都在锤炼立德树人的大基本功。只有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我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而且身体不好,但是我想在这个新时代,面临着新长征,我跟年轻的同志一样,仍然有壮志豪情,为了我们亲爱的祖国,为了我们可爱的下一代,不仅仅要懂得道理,而且一辈子要身体力行,认认真真做,让我们的孩子在花样年华真正受到良好的教育。
让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