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来源于一篇内容大致为“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的报告。由于发现者姓名为Kruger和Dunning。所以又被称为(D—Keffect)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实际上是指一个人能力低下的时候会无法正确知道其他真正有技能的人,所以无法对比了解自己的水平低下,由此导致对自己的高估。只有能力提高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无知。
联想一下平常我们周围,似乎总会有些人在指手画脚来指导别人做事,又或者有些单身狗认为自己单身是因为没什么人配得上自己。你的上司会不会经常有那种我最棒,都是你们拖累的态度?
我在还没入行的时候买了一份保险,其中有一条款是“两年内自杀不理赔”,换言之即两年后就算是自杀也可以理赔。深受各种影视作品影响的我一直以为自杀是不能理赔的,于是觉得这是条很好的条款,于是每次和朋友聊起保险时都会说到这个,并且认为这是只有这家合资公司才有的。
入行以后我发现,这条条款其实早就有了,这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当时我夸赞这条条款以后我的寿险规划师脸上那复杂的表情。
可以说达克效应在这社会上处处可见,无论是街边的大爷大妈聊天,还是媒体上的某些大咖发言都会有显得荒诞之处。
而且这是一个死循环,越是无知越意识不到别人的正确和自己的无知,于是别人无法说服你,你越无法知道自己的无知。你只能一个人在无知的境地一个人自嗨。
那怎么才能避免或者脱离这种情况呢?一种便是和我一样去亲身经历培训增长自己的能力,另一种则是用客观依据来评估一下自己。当然,如果是真的自大狂估计也不会信我说的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