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掉胳膊断腿的、被弹片打穿了身体的、血肉模糊的所有这些伤员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大出血。
大出血就会出现低血压,就应该输血。但是,战场上哪有那么多血可输呢?
所以,医生们在没做手术之前就只能给病人输大量的液体,把血压提起来,先保命。
但是到了2006年,美国的一个军医认为这么做不对,会加速伤员死亡。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在大出血的时候,血压低是一种自我保护,血压低下来出血速度才会慢。
如果快速输液,把血压提上来,那么出血反而更快了,结果就是加速了伤员的死亡。
这个医生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少输液,让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抓紧时间手术,止血才是关键。
按照这个做法,发现伤员的死亡率从以前的65%降到了17%。相当于每100个伤员,多活48个。
这个救治方案被评为当年度美国陆军十大发明之一,甚至有人把它与人类第一次使用抗生素媲美。
这种策略也得到了推广,现在全世界的医生都这么做了。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离不开铁元素(极少数的细菌不需要铁,例如益生菌中的乳酸菌,它们需要的是钴和锰)。
对细菌来说,铁是一种必需但又稀有的营养元素,它们的宿主演化出了各种限制铁元素的机制,使得细菌无法得到它。当感染发生的时候,机体释放出白细胞内源性介质(LEM, leukocyte endogenous mediator),既升高体温,又减少血液中可能被细菌利用的铁元素。这个时候会出现贫血的症状。这是人体一种天然的防御机制。这也是为什么癌症病人和重度感染的病人都会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
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发热是一种宿主针对感染的适应性防御机制,而且在整个动物界中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之久。发烧其实是身体已经有地方感染了。把体温升高是为了降低细菌的繁殖。
以上举例的低血压,贫血,发烧都是症状,症状是人类进化出来的智慧。
所有不舒服的感觉,都叫症状。
不要把症状当成病来治,它其实是人类的保护机制,它是身体的语言,它在告诉你“病在说话,人在防护”。
如我们经常误解的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高、肥胖或者有些说不清的原因,血管会逐步狭窄、硬化、血流阻力增加。这个时候,为了保证器官的正常供血,血压就会增高,这就是原发性高血压。
我认为,把原发性高血压定义成一种病,不如把它看成是一种症状更贴切。
真正的病是隐藏起来的,引起血流阻力增加的病理改变。
高血压只是为了在血流阻力增加的情况下,让器官仍然能够保持一定血流的保护性反应。治疗高血压更重要的应该从改变生活方式,降低血流的阻力着手,而不能单纯依靠药物降压。
分清楚什么是病,什么是症状,非常重要!
当发现身体的症状的时候,不要和症状死磕,而是找出症状的原因。想想身体要告诉我们什么?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想想身体现在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