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重温吴军老师讲过的“J曲线理论”,还是深有感触,结合前几天刚看过的一本书——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而后又联想到许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下面来谈谈一点感受。
吴军老师讲到的“J曲线理论”,是美国的政治学家:伊恩•布雷默写了一本书《J曲线:懂得为什么国家会兴亡》中讲到的一个理论,吴军老师在文章中简要讲述了书中讲过的几个例子,比如作者指出所有发展繁荣的国家,都是走过了搞活经济的J曲线,无一例外,作者着重强调“无一例外”,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发展都无一例外的符合“J曲线”的轨迹。而且举了一个反例——俄罗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腾飞,因为改革刚开始会有一段时间的下行曲线,俄罗斯就是一直在下行曲线徘徊,一遇到挫折就改变政策。
结合前几天刚看过的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封面写着700多万册的销量,并且这本书在出版时家教类书籍正处在发行低估,因此有这样的销量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真正深入去读这本书时才明白如此销量并非虚假宣传,从书中不仅能学到家庭教育的许多理念,而且从作者讲述的许多真实案例中,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之深入。作者用自己教育女儿的真实案例道出了许多人经常踩入的教育误区,结合吴军老师讲到的“J曲线理论”,让我想起了书中讲过的几个案例。
作者在书中的案例都是她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来咨询家庭教育的问题,作者记录下来的,从书中可以看出她曾不止一次去给许多家长朋友讲解正确的教育理念并纠正错误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听了她的建议后会欣然接受,但也有些家长听了她的方法就立马摇头,有时甚至还会说“我的孩子不比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听话,我家的孩子是不会听从这个建议的”。
比如,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这一章时,尹老师说要培养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读一些孩子喜欢读的书籍和杂志,有些家长觉得很有道理,回家后照做,但看到孩子只挑些小说和杂志来读时,家长就开始干涉并强行换成《作文精选》让孩子来读,作者跟家长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让他读什么,重要的不是读的这本书,而是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但无论如何去解释,还是有些家长不同意,觉得读小说会“教坏”孩子,执意让孩子去读家长认为的“好书”,这样一来孩子被逼读不喜欢的书,又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如此一来不仅阅读习惯没养成还造成了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实在是得不偿失。
书中作者写出了许多家长甚至学校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太希望能看到见效快的好方法,且不说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即使有也不一定是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有利。而作者提出的许多教育方法,看上去很多家长都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但就是难以做到,更准确说是太想在短期内看到效果。
讲回到尹建莉的教育理念中,很多家长在教育理念上有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孩子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有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家长本身,若家长不改变自己的观念,只是一味的让孩子改变,最终的结果也并非自己愿意看到的。
当作者把自己的教育观念讲述给许多家长时(就像刚才举的例子),有些家长听进去并改正了,但有些家长觉得接受不了,不是因为作者的教育理念错了,而是家长自身不愿意改变,从内心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变好,更多的家长则是不想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改变。
再回到“J曲线理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方法正确,就不怕结果不好,但做任何事都会有滞后效应,吴军老师也讲到自己的一个观点——遇事慢三拍。
但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这件本该给予足够长时间的事情上,恰恰不愿花费时间,总想快速见效。有些孩子不喜欢读书,这件看似很简单的事,可能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有可能是长时间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的结果。
比如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这件事上,最重要的不是孩子读哪本书,重要的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改变。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纠正的时间需要更长,即使接受了改变也并不会立马就有效果,况且孩子接受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教育中也不妨慢三拍,要相信滞后效应。
通过这个“J曲线理论”,再联想一下生活中的许多事,有非常多的相似性。比如去年我在学习消防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J曲线”带来的滞后效应,在学习了挺长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掌握的已经挺不错了,但在做题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出错,甚至感觉还不如之前掌握的好,如此反复的过程是最折磨人的,幸好自己还是坚持制定的学习进度,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和精力,终于在某一刻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在这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掌握程度进步了一大截,做题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需要去学习某项知识或某项技能,都会经历“J曲线”中下行曲线的过程,如果能坚持学习并度过“J曲线”的底部,就会逐渐开始上升的曲线,但很多人都是没有坚持到开始反弹就放弃了。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总结一下:
1.凡事不能急于求成,遇事慢三拍不一定是坏事;
2.纠正一个错误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代价;
3.在家庭教育中,最需要改变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