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侄女和她妈妈的对话:
“妈妈,你可不可以说我的时候声音小些,每次这么大声,都吓到我了。”侄女娇滴滴的声音让人心碎。
“对不起,宝贝,我的声音是大,但是你要听妈妈话呀,我每次也控制不住自己,妈妈知道,声音大会吓到你,妈妈会改……”我姑姑心软了,带有歉意地抱着侄女的头。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当孩子犯错误时,总是大呼小叫的,真的能治错误根本嘛?我想不能吧,嗓门大,只能让孩子畏头畏尾的。像我侄女,其实很听话,姑姑若轻言细语做出建设性的批评,我想,侄女就不会总是被吓倒了。
在家庭里,只要有一个人大呼小叫的,基本全家人的心情都会被影响吧!家是温暖的港湾,应该是温馨的,无论是大人和大人之间还是大人和孩子之间,或是孩子与孩子之间,都应该和谐相处,对话时或自然或温柔都好,让亲人之间的沟通如风拂过花园带来馨香,如风穿过风铃带来听觉的清新动听。这样,不就,阖家欢乐,其乐融融嘛!甚好!
外面的阳光真好,暖暖的,我喜欢阳光,会让我的心情倍好!
有个家里的缩影故事,值得讲讲!
I是妈妈,B是二儿子,C是女儿。
B是大三学生了,天天睡觉到中午,吃饭叫N次才慢腾腾下楼。好,C对于B这样的生活方式,这些在饭桌上就忍了,怕影响大家吃饭的心情,加上I都没说什么。
不能忍了!
C还是把坏心情调整了,自然地问B:“你没带书回来嘛?”
“我书在南昌!”B的声音分贝够大的,C的问题得罪他了。
"那家里也还有书可以看啊!"C继续好言好语。
B声音更大了,“我说了我的书在南昌!”
“我知道你的书在南昌,你说话声音小些,我尊重你,你也要尊重我。”
这句话是定时炸弹,“砰”的引燃了。B大吼道:“我就是不想看书,关你什么事。”
好吧,不能再“争”了。C也没做错什么的。
因为是弟弟才会善意劝告。
最后,C还是冒着最后的风险,留了句话:“钟南山,你学校的院士,84岁都在奋斗,你自己还每天这样,自己思考下自己,我就不说什么了。”
B“砰”地把门关了。
疫情时期,我们安心呆的家,是有多少人还不能回的家,那些逆行的人,为不就是每个人嘛?我们要不忘却好的基础上,应该向他们致敬,更应该,在家里也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都同在奋斗!
B啊,C也是希望你能焕发大学生的朝气上进,以钟南山为榜样,崛起,成为像钟南山一样的英雄!
B啊,希望,你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身边的亲人们,都是够嗓门小些,放尊重!因为是亲人,才会善意为你好!
在哪些场合,嗓门应该放大,自己应该清楚!
希望生活更多的是如清风柔柔似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