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老婆吵架,电话我出去喝两杯。席间朋友细数这么多年的不容易。一个人挣钱养家,从认识她老婆到现在8年了,两个孩子都上小学了。从来没间断过吵架。
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非要这样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他说自己工作压力大,天天加班。加班太晚回去吵。周末跟同事出去聚聚,又一顿吵。她说我眼里没这个家。天天胡吃海喝的。自己的身体不要了,还想拖累她跟孩子。
我从朋友油腻的嘴巴和越来越圆的肚子上,已看出了他这个吃宵夜的习惯。我听他继续说着。
他说我那么努力赚钱养家,我在外再苦再累都不要紧,我只希望她能体贴点,回到家能热菜热饭热炕头。她能把家照顾好我就很满意了。为啥这点要求都做不到。
他说我工作很努力,每个项目和会议,我都按照老板的期望努力完成。每年都能在公司评优秀。为啥那么大的公司我能搞定,却搞不定一个女人和孩子。我只是希望她能理解我一点。给我点空间,不要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跟我吵架而已。
我问他你在公司组织过很多次会议是吧,每次都能高效率完成是吧。你每次要大家发言的人次比高不高。提反对意见有多少?
他想了想,好像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开会也大多时候布置工作目标,和复盘工作重点。
你跟你老婆开过会吗?
我说你为什么要想着生活朝着自己设想的方向走,你是轨道吗?
你工作的时候会把自己置身于希望的那个样子并付出努力。因为能看得到这样设想的期望所带来的结果。你把老婆孩子也当成工作了。一样的期望,一样的设想。但不起作用了。因为模型不对了。用上班的思路来应对生活,跟拿着乒乓球拍打羽毛球一样。打是能打一下,但随后可能就被抽。
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身上的一些毛病,之所以跟家人处不好,总是以我希望,我以为,我应该来设想。
如果不是呢?就感觉失控。失控就难受。跟刚赢了一场篮球赛后又去踢足球。抱着球就想避开守门员往里灌。
广告说得好,男人不止一面。我们更应该知道女人不止两面。
我以为解决不了我可以,我希望解决不了我失望,我应该解决不了我不知道。模型构建依靠认知。自知之明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自知这个问题很难。自知老婆孩子热炕头需要经营,自知家人不是工作对象。
自知自己的无能为力,才能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型。让你不要加班是对你的关心,你却理解成对你的不理解。让你不要胡吃海喝,是对你身体的关心,你却理解成胡搅蛮缠。
两种思维模型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如何解决问题。不吵架那才不正常。
你跟老婆吵架的原因是什么?停一杯酒的时间,去思考一下吧。请用羽毛球拍去打羽毛球吧,不要在篮球场上踢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