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回合的讨论,告子处于下风。他对孟子说:“食欲与性欲是人的天性。仁德是发自内在的,不是外因引起的,义行是外因引起的,不是发自内心的。”
告子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告子说“食欲与性欲是人的天性”,是对自己“人性无善无不善”的说明。人都要吃饭,繁衍后代,这是天性,所以不存在善和不善的问题。其次,告子说“仁德是发自内在的,不是外因引起的,义行是外因引起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是在重申自己的观点。善的行为是外在条件引起,而不是内心有什么善。告子在《杞柳与桮棬》篇中,强调的也是这个观点。
“食欲与性欲是人的天性。”这句表述没有错,但我们要问,食欲与性欲就不是犬的天性,牛羊的天性吗?所以,以食欲与性欲的自然属性来定义人性,显然不对。这种看法并不能使人类从动物界中、从自然界中区分开来,人的特色根本无法彰显。
既然告子说明了人性无善无不善只是针对人的自然属性而言,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就不再诘问,但他抓住了告子另一个问题。
孟子的观点是人性向善,只要顺着人性去做,人就能表现出善良的行为。仁相当于向善的心,义相当于表现出的善良的行为,二者不可分。但告子说仁是内在的,义是外在的。仁与义相分离。这个观点有问题。于是,孟子问:“为什么仁德是发自于内,而义是由外因引起的呢?”
告子说:“有人年纪长而我尊敬他,并不是因为我内心有尊敬他的念头,是因为他年纪比我大,就象我见白色的东西称之为白,就是因为它的白显露在外,所以说义是外因引起的。”
孟子反驳说:“白马的白颜色与人长得白的白颜色没有差别,但是,尊敬老马与尊敬老人难道没有差别吗?况且,所谓义行,是老人表现出来的呢?还是尊敬老人的人表现出来的呢?”
白色是自然属性,尊重老人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不会有感情色彩,但社会属性不一样,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离不开人的感情作用。告子的错误在于,他把没有感情的自然属性拿来与充满情感的社会属性相提并论。如果白、黑之类无情感的自然属性可以等同人类有感情的仁义、尊敬等社会属性,那么,人和土、木、瓦、石有什么区别呢?
人不是土、木、瓦、石,而且,同样面对有生命、有情感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人与动物间的感情是不同的,同类之间的感情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有人会反驳,有的人喜欢宠物甚过喜欢隔壁家的小孩。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这仅仅是表面。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的宠物狗咬人,你是不是有义务把你的狗关起来,如果你的宠物狗得了狂犬病,为了人的安全你是不是有义务把它处死。但是,有人踢你的狗,你能说为了你的狗的安全,把他关起来吗?有人有心理障碍,碰见狗就打,就杀,你能说为了我的狗的安全要把他灭了?所以孟子一提尊敬老马与尊敬老人难道没区别吗?告子立刻吃瘪。
告子认为尊敬老人是因为外在的条件,所以孟子说:“尊敬老人的义行,是老人表现出来的呢?还是尊敬老人的人表现出来的呢?”意思是说,尊敬老人的人才能表现出尊敬老人的行为,尊敬老人的人为什么表现出尊敬老人的行为呢?因为他内在就有尊敬老人的心。
但告子也聪明,他并没有正面回答孟子提出的“尊敬老人的义行,是老人表现出来的呢,还是尊敬老人的人表现出来的呢”的诘问,如果他回答“尊敬老人的行为是老人表现出来的”,这个回答就太荒谬了;如果回答,“尊敬老人的义行,是尊敬老人的人表现出来的”,那么,就会认同孟子义行由内在的仁心引起的观点。
所以,告子没有直接回答孟子的提问,他说:“我爱我的弟弟,秦国人的弟弟我就不爱了,可见这是由我来决定的,所以说仁德是发自内在的。尊敬楚国人的长者,也尊敬我自己的长者,这是由外在的年纪来决定的,所以说义行是外因引起的。”
告子的这番话,给我的感觉就是语无伦次了,爱弟弟是由我来决定,难道尊不尊敬老人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吗?如果尊敬老人是因为对方年纪大,那么,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年纪轻的人都应该尊敬,但为什么有不尊敬老人,甚至污辱老人的事情发生呢?原因不是因为对方年纪大,而是自己内在没有尊敬老人的心。
孟子没有采取这样的方法反驳告子,孟子说:“爱吃秦国人做的烤肉,与爱吃自己做的烤肉,是没什么区别的。其他事物也如此,那么,爱吃烤肉也是外因引起的吗?”
告子先前说“食、色,性也。”食欲是天性,所以面对烤肉,不管谁做的烤肉都是一样的喜欢吃(这里有个假设,烤肉味道都一样)。也就是说,我对秦国人做的烤肉与自己做的烤肉,不加区别,原因在于我内心的喜好。对外在事物采取怎样的行为跟植于内心的观念,楚国的长者与自己本乡的长者,我都尊敬,因为我内心有尊敬长者之心。如果尊敬长者取决于外在条件,那么,喜欢吃烤肉也是因为外在条件吗?
孟子的这一反问,告子不能承认,一承认就与自己主张的“食、色,性也”观点相左;但告子不承认,就同意了孟子义行也是顺着内在的仁心自然表现出的结果。所以,告子哑口无言。这一回合又吃瘪了。
孟子与告子的这番辩论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发自于内在仁爱之心的义行才是真的义行。如果因为外在的原因,比如求名、求利而做出的义行,不能算是义行,只能说是做秀。
原文: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於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於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於白马之白也,无以异於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於长人之长欤?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於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欤?"(《孟子·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