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汉朝与秦朝谁强?
西汉是中国第
二个大一统的王朝,与秦朝相比,它突显出一个命长。东西两汉加在一起国祚四百年,甚至一直到五代十国都还有汉朝的皇室后裔做皇帝。对于西汉我们不由自主的会在心底里拿它和大秦帝国比较,谁的实力强,谁的功绩高,谁更牛。其实不同水平的历史爱好者,或更专业的历史学家都有自己的定论。但在这里我仍要说说自己微不足道的观点,那就是汉朝比秦朝强,而且强地多。
我其实是个忠实的大秦帝国粉丝,我也知道秦朝在开创各种先河上的重要地位。甚至读秦朝的历史都觉得这个国家从变法图强后,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的境界。反倒是汉朝,从西汉建立开始就在不停地妥协,委屈求全。但正是汉朝没有去追求“极”的境界,才让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政府是强大的,强到可以控制自己。
我接下来会讲述西汉两百年间的历史,如果大家能从我拙略的文笔中体会到西汉哪怕百分之一的魅力,那也算我的荣幸了。
西汉刚刚建立,三个月后刘邦就开始遣散军队让他们回家,并且下诏让地方官员保障退伍士兵有地方住有田地种。其实这时候西汉的统治还不稳定,但刘邦却明白这些征战多年的士兵有多希望能够卸甲归田,好好过日子。 经历过战国、秦灭天下、天下灭秦、楚汉争霸的刘邦明白于他们的心思。他知道当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全天下的人都在望着他,等他下这个命令。
既然民心所向,那刘邦就毫不犹豫拿下了民心,于是天下归心。谁说只有武力和严酷的律法才能征服人民,有时候理解和共情照样可以。
之后刘邦在首都洛阳宴请群臣,席间他随和地问大家:“各位侯爷军爷能不能给我说句老实话,为什么我这样的人能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呢?”
但凡聪明的人肯定知道刘邦已经有答案了,像萧何、张良这些人都没说话,静静地看着。毕竟你还真的想给皇上当爷么?
当然也有那种没有眼力的立马就开始拍马屁了:“陛下攻城略地打下来就分给功臣,有了富贵就跟人共享。项羽却相反,抠抠索索的。”
刘邦听了之后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其实最重要的是我比项羽会用人。”
他大方的承认,运筹帷幄自己不如张良,治国安邦自己不如萧何,用兵如神自己不如韩信。可是这样的人中豪杰自己都能任用,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都用不了,所以才被自己打败了。
听完皇帝的话,众臣都心悦诚服。我们都发现这时候的刘邦好像变了,说话都开始变得悦耳了。
part2 韩信拿什么跟张良比啊?
远在楚国的韩信是不知道刘邦在曾在背后夸过他的。曾在街头要饭的穷小子,现在已经变成了高高在上的楚王了。韩信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骑着高头大马, 身边围满了护卫。曾经那些嘲笑过他,欺负过他的人都恭敬地跪在街道两旁,低着头仰视他。
韩信找到了当初施舍过他一碗饭的老婆婆,大方地送给她万两黄金报答一饭之恩。然后他又找到了当初让他在大街上钻裤裆的屠夫。在对方吓得半死的时候,反手给了他一个官职,弄得人怪不好意思的。
韩信解释道:“他不过是个小人物,当初侮辱我的时候我就有能力杀掉他。可不管是曾经还是现在,杀这么一个人有什么意义呢?”
对啊,乱世如此,大家都恃强凌弱,可我韩信却以恩报怨,你们大家都来评价评价我是不是大丈夫吧。韩信用比较戏剧性的方式,将胯下之辱从负面效果变成了他的正面宣传,真是有一套。
做完这些,韩信就开始在楚国大摇大摆地做起了楚王。具体表现就是,出行场面一定要大,浩浩荡荡地带着武装部队到处巡视,显摆呗。
其实不难理解韩信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治理楚国。因为楚国作为项羽的老巢应该是当前西汉最不稳定的地区。韩信带着强大的卫队彰显了现任政府的实力,而且到处巡查也更有利于楚国的安定。
但他到底还是忘了,这种治理方式之前有人用过,他叫秦始皇。而巡游天下,更像是彰显皇权,不是你韩信应该模仿的。
与韩信的大张旗鼓不同,张良在获得巨大功劳以及刘邦的绝对信任后,反而更低调了。 最开始刘邦定都洛阳,他的初创团队很多人都是山东人也不太想去关中。但后来有人向刘邦进言,应该把首都迁到关中,好处叭儿叭儿的都说不完。
刘邦就询问下面大臣的意见,果然所有人都反对,都在说洛阳多好多好就是不愿意走。 刘邦听了也开始犯嘀咕,转头就去问了张良的意见。
张良回答道:“洛阳地处平原,城小地寡,易攻难守。而关中东有崤山、函谷关,西有陇山。再加上秦国几代经营,沃野千里,富甲天下。大王东出巴蜀,平定三秦,与项羽大战百余次。天下人民的肝脏脑浆涂满大地才得到天下。如今怎么能放弃天下的咽喉,而把国都放到洛阳呢?”
刘邦听完张良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令迁都长安,而且立刻就要动身。
唉?是不是纳闷了,那么多大臣都反对,而张良一番话刘邦立马就迁都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刘邦自己想去关中。他始终忘不了当初刚进咸阳,哪里的宫殿楼阁带给自己的震撼。而且就像张良说的,刘邦也知道自己定都关中的话,哪怕天下形势有变自己也不怕。因为哪怕是项羽,当初都没从山东攻进来。防守嘛,这个我老刘最拿手啦。
张良其实很清楚刘邦的想法,所以哪怕再多人反对,他也要对刘邦说关中多好多好。而且更可贵的是,张良这么有眼力,这么受刘邦宠信了。在刘邦要给他封侯,并准备给他三万户的封地时,他坚决推辞。最后只接受了一个留候的爵位,也就是说做了个自己老家留县的县长。
这时候你再看看大摇大摆的楚王韩信,和深藏功与名的留县县长张良,水平就高下立判了。
但是我们再看刘邦定都长安真的像张良所说那么得劲儿么?
你猜秦始皇为什么疯狂的修长城?为什么常年派蒙恬二十多万大军驻守边境。
对啊,函谷关东边的自己人被你防地死死的。可是北边的匈奴揍你可是顺手的很呐。
定都长安的西汉,面对从河套平原长驱直入的匈奴几乎无险可守。就这么被匈奴按在地上摩擦了七十多年,直到那个叫卫青的男人出现。
part3 韩信真该死么?
刘邦刚忙活完迁都,就听说韩信在楚国地所作所为,立马就不乐意了。而且还听说项羽之前的大将钟离昧被韩信偷偷收留。于是立马就下诏命令韩信把他交上来。
别奇怪韩信为什么会收留钟离昧。因为对于他来说,钟离昧是类似萧何一样的存在。
最初韩信在项羽手下当兵的时候,就是钟离昧认同他并且向项羽举荐了他。但是项羽没有刘邦那么重视韩信,就只让韩信当了执戟郎中。
所以钟离昧对韩信是有知遇之恩的。甚至对于那个刚从家乡要饭跑出来,受尽欺辱的韩信来说。第一个重视他的钟离昧比萧何更值得让他感激。
所以当韩信收到刘邦的诏书内心是绝望的,他最后只能把钟离昧杀掉来换取皇帝的宽恕。
但是刘邦竟然又一次耍了手段。他知道不能再把韩信留在外面,也知道哪怕自己当了皇帝都没有实力跟韩信动兵。于是对外说自己要去楚国的云梦泽旅游,顺便让韩信来见他。
结果当韩信带着钟离昧的人头见刘邦的时候,刘邦直接下令把他绑了,用囚车押送长安。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韩信就是这时候说出的这句话。
被押到长安的韩信并没有直接被处置,毕竟功劳太大刘邦也不好用这么一件小错处死他。但刘邦降低了韩信的爵位,从楚王改封淮阴侯。
因为韩信的老家不是淮阴么,所以最后你也别当什么楚王了,净惹事儿,就照着张良的配置当个侯爷吧。
韩信肯定是不服气的,所以尽管刘邦把他留在了首都他也还是不消停。
韩信先是天天称病,几乎不上朝,就躲着不想见刘邦。而且对于自己现在跟汉朝其他将领处于同级,心里别提多膈应了。
一次他去樊哙家做客,樊哙对他很尊重。不管是迎接他还是送他出门,都是用跪拜礼,而且对他称臣,叫他大王。可是韩信有多二五八万呢?
刚一出樊哙的家门,韩信就叹气说:“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我居然跟樊哙混在一起。”
多狂啊,那樊哙好歹是刘邦的妹夫。人家老婆的姐姐现在是皇后,人家的外甥刘盈那是太子,今后要做皇帝的喂。
这还没完呢。
有天刘邦跟韩信讨论将领们的领兵能力,韩信这个也看不起,那个也看不上。刘邦已经不耐烦了,最后问他:“那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老老实实的说:“最多十万。”
其实能从韩信嘴里得到这个答案,刘邦也觉得还行了,毕竟人家是兵仙吗。但是刘邦就多嘴,又问了一句:“那你自己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这就来精神了,牛气哄哄的说:“多多益善。”
意识就是没有上限,越多越好。
刘邦这就不乐意了,意思是你要是带一百万你就比我这个皇帝强十倍,你要是带一千万你就比我强一百倍。但问题是,你说你没上限,那我......
韩信算是彻底得罪了刘邦,这之后他们之间似乎再没发生过什么故事,直到四年后的汉高祖十一年。
这一年北方的代国造反,刘邦率军到北方平叛。本来这种军事行动他是想带上韩信的,但韩信就不想跟他处,于是假装生病留在了家里。谁知道这一装病,直接把自己装没了。
皇后吕雉早就看韩信不顺眼了,因为韩信对人没有起码的尊重。唉,不为别的,你不尊重人那不行。
如果要按韩信这么来,等到刘邦死了,刘盈做皇帝的时候,没人能收拾得住他。于是吕雉就让萧何想办法,把韩信骗进宫里。萧何跟韩信的关系多铁啊,他到那韩信家说:“皇上已经剿灭叛乱了,现在要在宫里庆功呢,叫我过来喊你去喝两杯。”
这么一说,韩信几乎没怀疑就跟着他进宫了。结果刚一到地方就被吕雉绑了,直接在长乐宫就地处决。据说因为刘邦跟韩信有国盟誓,永远不会让韩信死于兵将和刀剑之下。
于是吕雉就让一群宫女用竹签捅死了韩信,你就说这......是吧。
韩信死前叹息:“悔不听蒯彻的话,今天竟死在娘们儿手里,真是上天报应啊!”
蒯彻就是当初韩信攻下齐国,当齐王那会儿手下的一个谋士。他当初极力劝说韩信谋反,打败项羽和刘邦自己当皇帝。但是当初韩信正沉浸在对刘邦的知遇之恩当中,拒绝了他的建议。蒯彻知道韩信不听他的,那自己再留下来就是死路一条,于是开始装疯卖傻企图活命。
韩信这时候说这样的话,也正好给了吕雉一个借口,所以韩信死后被说成是:预谋造反。
但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这时候蒯彻还没死呢......
你说韩信坑人不坑人。人家一个老头都装疯卖傻了就为了活命,结果你死之前还把人卖了。于是刘邦后来就把蒯彻抓了起来,准备烹杀。
我之前说什么来着,只要跟齐国沾边的人,好像死的时候都是烹杀,这是名副其实的厨师之乡啊。
但是蒯彻是什么人啊,人家的职业是谋士啊,那嘴叭儿叭儿的。
蒯彻就扒着锅沿儿跟刘邦说:“当时大家都是各为其主,我一个小地方的老头,只知道韩信不知道陛下您啊。难道您要把当年跟您逐鹿天下的人都杀了么?”
然后刘邦就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把他放了....
更牛的是,后来蒯彻又回到了齐国,这时候曹参在齐国当宰相,知道他的才能,就把他招了过来,奉为上宾。
而韩信死后,被夷三族。
你就说,你瞅瞅,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