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中以一贯娴熟又亲和的笔峰,将她与外婆相处的点滴,外婆的生活习性,以及外婆的个性鲜活的刻画出来,作品一如的好,点赞中。
在“袖珍兔”那篇文字中,外婆虽然只是客串人物,但廖廖几笔,将一个可爱的,和霭的老人形象写了出来。
比如外婆在母亲嫌弃兔子时,默默地拖出去晒太阳,比如在兔子撑死后,伤心地说娟,咱以后不买这些了,养死了心里难受等等。
此时的外婆,善良脆弱,与所有老人一样亲和力强,容易让人接近。
在关于外婆这节中,又将一个蛮不讲理,无所事非,爱惹事非,时而强势,时而又漫不经心,特别招在嫌的老人形象给写了出来。
比如无聊时,拿玩具兜售,问五角要不要?一元五角呢?看没人理,又去祸害小狗赛虎去了,还有就是对红苕稀不能稀,不能稠的挑剔,在对待外婆的态度上,常常会给人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小细节,讲整个人物写活了,觉得就是有这么一个老人,她从始到终都在,为她笑为她怒,确确实实写活了。
最喜欢的是《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这篇,文章从外婆打了糖罐,打了鱼缸,换了金鱼,待人们发现了后,又调皮的吐舌头了事,而且丝毫没有愧疚感,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样子,这个形象得刷新一下,然后回忆与外婆相处时,外婆拿大竹竿捅下橙子来给她吃,还写了她抓了公鸡回去看外婆,外婆说天天想她等等。
最温暖的回忆是这节:
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一看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来给我捎一只滚烫的红糖馅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书声朗朗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
直到外婆走后,她回忆起来,觉得那是外婆给她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
而也因为被外婆带来的这一场安静,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她自己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也让她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状态等等。
有时候,即使是对死亡,作者笔下的描述,从来不是悲伤和绝望,而是在一遍一遍地回忆中,找到了一个支点,然后在外婆行为上,还有说话的智慧上,汲取的一种从容豁达的力量,然后支撑着她不断前行。
另一面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遗憾,觉得孤零零地被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以至于让外婆孤独的、意志坚决的一生仍不曾结束,也不得不在死之后还要重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
然后这趟从生到死,从鲜活生命到魂魄消散的旅程结束了,可以说再跟随作者经历这样的过程时,自己也是一阵悲一阵喜的,真的是入镜了,对自己写文材料的挑选和积累也是一次新的启发,尽管在文笔上与大咖的差距很大,但是希望在感知学习的过程中,有所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