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有幸参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第16站,石家庄-藁城站的活动。有多位资深专家大爱分享,公益奉献!既有圣贤智慧的播洒,也有亲子沟通技巧的传授,还有夫妻经营之道的交流,更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证分享。
一、来自千里之外,吉林延边的王光辉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在致良知平台学习,让她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贡献社会的故事。
通过王老师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了,不明理就是痛苦之源,学习可以让人摆脱恐惧,焦虑等个人问题。学习的速度,就是救己救人的速度,只有一路向上担当,能量等级才能不断提高。我要常怀感恩之心,而践行就是磨练,付出是人间最大的回报。
二、来自辛集的63岁退休医师王丽老师分享了《学经典智慧,享五福人生》。五福包括长寿,富贵,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1、寿字由“丰”和“寸”组合而成,告诉我们要丰富精神世界,做事做人要有分寸,不过度,才能长长久久,福寿满堂。
2、富,内心不缺,方为富。正是王丽老师的孝敬,她90多岁的父母能够颐养天年,她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让老人们的生活丰富,老有所养。
3、康宁,是指身体健康,心灵安宁。《易经》有言“众人为天,内心方正”,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内心,要学会托举他人,才能以众人为天,让自己的人生安泰康宁。
4、攸好德,《黄帝内经》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攸好德,就是追求美好的道德,如何实现呢?让跟你在一起的人都得到好处,就能实现。
5、考终命就是善终,只有不断种下善的种子,才能结出善果,得到善终,圆满人生。
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享五福人生,但是“好德”一个人享五福的基础。让自己的德行不断彰显,才能得到其他的福报。
三、来自石家庄的儿童教育专家黄连生老师,用冰山模型给大家揭示了外在的行为由背后的诸多因素决定:
渴望、期待、观点、信念、感受、应对方式…
人们更希望被关注,被尊重、被满足、被认可、被欣赏、被允许…用生动的现场表演,给大家展示了父母对孩子说话方式的反差。是选择托举?还是选择打压?一位孩子的妈妈在台上对孩子说:“美好的一天开始了,祝你一天愉快,我爱你,谢谢你!”
孩子用金色的斗篷代表自己的心情,披着斗篷,绕场地飞奔三圈,身上的朝气蓬勃,信心满满,让大家掌声不断。
想想我自己,每天对别人说话的方式,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能不能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
四、来自山东禹城的李俊山老师告诉大家,《德是一切的原材料》。德是人生一切成果的原材料,要有善的发心,要明白散财才能聚德。
聚德有三个方面:行善积德,忍辱积德,俭以养德。通过由善恶,福祸组成的人生天平的图画,形象的给大家展示了:人为善,福虽未至,但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但福已远离。
五、来自石家庄华夏育星幼儿园的于书满老师,她站在台上气势十足,演讲的能量满满。
她的演讲题目是《践行经典智慧,经营圆满人生》,她把自己的学习经典智慧,励志人生的经历总结为四点:1、圣人之道,吾性自足;2、素为而行,至诚无息;3、心存善念,常怀感恩;4、正己达人,臻于至善。
其中的素未而行让我印象深刻:她的理解是:在什么位置就说什么话,在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是什么角色就尽什么职,安住当下,乐在其中。
她让我明白了,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生的精彩体验。每个人都经历过酸甜苦辣,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感受。有人说吃饱穿暖就是一种幸福,有人认为,开豪车,住豪宅才是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幸福是一个人想要的得到之后的满足;幸福是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着付出之后受人尊重的感觉;幸福是家人的和谐相处,吃喝不愁;幸福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归属感…
于书满老师的演讲,让我豁然开朗:感恩得助,失恩寡助,只有心存善念,常怀感恩,不断践行经典智慧,才会收获幸福的人生。
在大家一起高声歌唱《歌唱祖国》的激昂歌声中,公益论坛圆满结束,而对我的影响也将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