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广泛应用,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培养了学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不少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比如,有的教师作壁上观,调控、指导不及时;学生不会倾听和补充,各行其是;小组学习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正确的评价等等,致使整个课堂时间和效率失调,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就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谈一点浅显看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 确定主题 课堂效率
1、 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如何在实践中避免走入误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对合作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1要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其终极目的不是为合作而合作,也不仅是通过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培养的创新精神、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教师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就将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也将赢得社会和学生对他的最崇高的尊敬。
1.2要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其自身的基本理念,如“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和“学习目的”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把握的。但合作学习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如“异质分组”几人合适,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决定,不能一味地照搬死套。
1.3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创设一种宽容的环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一种安全宽容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以真正的思维自由。
2、加强学法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学生盲目地讨论,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活而无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合作学习的规则,显得盲目。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之前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程序,实现无目的的的合作学习到有目的的合作学习的转变。在实际教学中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合作之前的独立学习。首先要保证学生充分思考和畅所欲言的时间。其次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然学生通过反思联想再现原有对策生活经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思路,激发认知。(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多鼓励并要求他们在小组内勇于陈述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想。(三)学会倾听。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不光是学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好方法。要求党一个学生在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地听,仔细看,或者通过比较,是否有相同的意见。(四)要学会评价。小组成员,组与组之间展开互评,相互补充,交流,最后形成一个集体的意见,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3、选定好合作学习内容。
思想品德课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3.1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思想品德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举一个你身边违法犯罪的实例。”、“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
3.2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而且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当好合作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每每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只是逐组看一看,然后时间到了就叫停,究其因是教师缺乏调控合作学习活动的能力,偏重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忽略过程的参与度与评介功能,这样易于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适时地参与,了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形成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教教师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把握合作学习方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体验和探究。同时注意以合作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善于发现和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
结语: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要想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教师应从学生低年级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