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门锁落下,沉沉一响,仿佛合拢了白昼之书。我们三三两两坐上公司的车,汇入阳光的余辉之中。
路在车前延伸,我们行于青山草甸之间,阳光明明暗暗,映照出山林晃动。小杨和小朱在后排侃天侃地,回忆过往,她们都小心翼翼护着手中余辉,生怕它被风偷走。王阳明先生曾道“心即理”,此理何尝不在这微弱的余辉里显现?我们日常在书册间摩挲的指掌,此刻正捧着一种比纸页更烫的真理:行走于世间,不正是凭借这一点光亮,照亮足下迷途么?阳光跳跃,明暗闪烁,仿佛映衬着每个人心头起伏的念头。
终于到了老板家门前,院门敞开,迎接我们的是先期到达同事温暖的目光和各种暖心的话语,老板娘含笑立于阶前,如同守候已久的灯标。暖黄的光流泻而出,宛如敞开了怀抱。院中已摆开桌椅,寻常菜香飘散于空气里,此情此景,却令我心中豁然一亮:此即“心外无物”之境么?——原来万千心焰,原出一薪;院外冷清与院内融融,皆在方寸一念之间。
同事们各自端上做好的家常菜,我们围坐于长桌,杜总端着酒杯,来到桌旁一 一敬酒,刹时觥筹交错。也是难得和碰巧,当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同事们都高举酒杯给我送上了诚挚的祝福,汤碗中升腾的热气,竟像无声的言语,悄然融化了我素日伏案劳作的孤寂。王阳明讲“致良知”,讲“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眼前这杯盘交错的暖意,何尝不是良知在寻常烟火中可感可触的具象?原来照亮这院落,也照亮心头的,并非天外玄烛,而是人人手捧那一点不灭的真诚。这光明,亦在老板眼底眉梢的温和里,亦在同事们相互传递汤碗的指尖上。
火把节已过,然而当我偶于夜半推窗,看着远处楼宇间明灭灯火,恍然之间,仿佛又见那夜小院中众人捧来的暖意,星星点点,最终汇成了人间不夜之灯海。
原来此心光明处,即是天地灯;手中薪火虽微,聚之则能照破长夜。
——火把节记7月18三坝迪满之行
